今日和父母视频,最后我爹哽咽着说了一句,觉得自己很失败。
他觉得他育儿无方。有这么一个忙得没时间和他们视频的丫头,提起过年就说不想回家的丫头,连母亲前几日胸口疼都不知道的丫头。别人家的丫头是贴心小棉袄,自己家的娃长了翅膀就往外飞得家都不想回。
从小,我就是一个自由度很高的孩子。我说的自由度,是我可以自由选择兴趣班,可以自由决定家中定什么杂志,起码在我中学时代,说起我妈给我订了《漫友》的时候,周围孩子们的目光是羡慕的,一个孩子的虚荣心也无非就是这样了。
再后来,文理分班,高考志愿,用父亲的话来说,我总是在最后一刻来一句“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一直以来,我都以有这样宽容的父母为傲。第一份实习工作,带我的老师说了一句,你从小是被放养的吧。在我看来简直就等同于“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你是这么与众不同”一样的褒奖。
所以就算后来进了很棒的公司,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丫头片子,我内心也是有着隐忍的骄傲感,觉得自己不一样。说来奇怪,我既没有网红的脸蛋,也没有九头身的傲人身材,也没有码字码成一个微博大咖,但内心就是有一种盲目自信的优越感。我也有崩溃的时候,我也有戴个耳机放声大哭的时候,也会在出门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然后像个圣斗士一样出门。可是这些都无法阻挡我盲目的自信。
直到我父亲又一次提起,他觉得自己很失败。
虽然家丑不可外扬。但作为一个大龄单身文艺女青年,我只能用文字来发泄了。
我说我过年不想回家。因为我知道又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被追问。被问烦了,我态度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这下可好,变成我爸我妈没教育好孩子,怎么对待长辈是这种态度。连累了父母我虽不说什么但心里终是过意不去的。好,我忍着。于是他们会更近一步,直接问哪家哪家的孩子你要不要见见,要是可以我帮你约明天?于是我的态度又好不到哪里去了。
所有人都语重心长的跟你说,自己的事儿,该考虑考虑了。我很想说,我自己很多事,我都在考虑啊。
所有人都苦口婆心的跟你说,我这是在关心你。我很想问,你咋不问问我在深圳过得开不开心,日子过得舒坦不舒坦,可曾遇到过不顺。
家里的这些人,血缘相亲,本是和你最亲近的人。然而你却无法与之分享细碎的生活片段,想来也是悲哀的。我有个Family群,基本上是我所有群里面最冷清的群,为什么我们和陌生人、萍水相逢的人、普通朋友都可以各种相聊甚欢,偏偏不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我发我的照片和日常去群里,通常是得不到反馈的。一般可以得到反馈的信息是10后们的视频。而我,已经是我的家族我这一代人里面,唯一没有10后的。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就你连个对象都没有。
是的,连个对象都没有,这件事情好像是个天大的错误,平日里你在与父母的电话中需要好声认错,但是到了年关,你就要做好一以挡十的战斗准备工作。那些所有面带微笑而来势汹汹的关怀,绝对难过你做一个从没做过的案子。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情绪在那里,哪一刻你的地雷被连环引爆。
我知道,不想回家是一种逃避,作为子女,也确实不孝,可是为什么回家看亲人这件事情,几乎变成了最难抗的压力。每一年乐事都把广告片拍的其乐融融,让人觉得喜庆欢愉,可是事实上呢。有时候嚼着薯片,是在暗示自己,把这些话嚼碎,嚼烂,吞掉。
不想说谁对谁错,皆有立场。
我只希望,我们可以互相尊重。
不多过问,默契相笑,便是最好的相聚。
想起小时候的夏天,母亲喜欢做水煮毛豆。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毛豆,因为我目不转睛,所以母亲时常逗我,把取了豆子的毛豆依然悄悄放回碗里那个我顺手的位置。我一抓,一咬,是空心的,然后转头看着母亲坏坏的笑,我也笑了。
———关于订阅号有点那什么SomethingWith———
分享一些触动,一些情怀,一些美好的事情,也许是一段时光的陪伴,也许是一个不长不短的故事,也许有了某个物件作为参考,也许只是仅有一段空回忆。
总之,是一些也许说不清道不明却总有痕迹的时光和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