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型”的人儿多可怕
抬笔开始我的记事随笔还是充满战兢和寒栗的,担心写不好,犹如日记流水账一般,但也顾不了那么多啦!其实三年前就已开始偶尔随笔,有念想要把看到的、领悟到的记下来,但无奈被各种琐事逐渐占据,尘封了记忆,封停了笔记。内心总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再等等”,具体在等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其实这是内心对不想打破现状的一种躲避心态,而且这种心态在现代占据着大部分年轻人的心灵。
早上7:00的闹钟敲响,大脑立刻传来讯号“再等等,等一会,时间还够......”就这样拖到了最后一刻不得不起的地步,起床后开始懊悔前一天晚上制定好的学习计划已经赶不上趟,懊悔因多贪恋手机忘记了刷碗,懊悔没有提前做好衣服穿搭,起来后慌乱找衣服往身上挂.......就这样在一个“懊悔+忙碌”的时间中“送”走日出,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晚上11:00的闹铃忍不住开始“叮咛”,该休息啦,该休息啦,但此时的我们微博刷的正嗨、游戏打得正烈......大脑这时又到了自我麻痹的阶段,再等等,再等等,时间还早,就这样等到了凌晨3:00 …….
为什么总是对错过的时间、错过的的事情我们逐渐有了越来越强大的自我安慰心理?久而久之“大脑”和“心”开始“强强联合”欺骗着包裹着有血有肉的躯体,逐渐形成了一道“心墙”,即无论任何关于自身时间上的过错都可以被内化原谅,都可以“自我治愈”,而且留下的“创伤面”微乎其微。纠其终结,是我们习惯了!习惯了心灵鸡汤的“滋润”,习惯了励志宣言的“震彻”,更是习惯了喧嚣社会内心深处的平静,平静的荡不起一点波澜,外事外物于己而言都可以被原谅,被妥协。逐渐的“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弥漫开来,“自愈型”的人儿终究会被自愈所伤,当须臾的时间老去,当对周围的人和事默然,当想要“翻身农奴把歌唱”,这时,一切略晚...... 自愈正在悄悄、悄悄的敲打我们的心门,你今天被“自愈”了吗? 曾经看过一张明信片上写了几行话,大致如下:
去做/你想做的事
去见/你想见的人
趁/年华正好
趁时间还没吞噬勇气
趁现在还有念想拥抱彼此
在此,“柳叶儿”想说,趁还未达耄耋之年,趁还有想要证明自己的勇气,别放弃,别迟疑,至少给自己1分钟的时间思考,问问自己想不想,敢不敢?
随护—那年盛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