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小外甥去少年宫。距离下课还有时间,就独自去了一路之隔的景点,杨乃武与小白菜文化园。从买票到离开,不到一小时。
连日来,想了许多。非不能落笔,是怕言不尽意。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也有称为满清四大疑案。
在我看来,仅这奇字疑字,就让人不吐不快。
私下想:什么奇案疑案,就是冤案!
分明是为上位者忌,考虑脸面,才说是奇案罢了。
印象中的这出悲剧,一直是让我避而远之。但凡有书籍、影视,统统不看的。
生怕那悲情辛酸一经入目,就会沾染,入骨三分。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核其大略,几句话就能说明。
两人被疑通奸杀夫,在刑囚后认罪,身陷死牢。
数度更审后,两人终于还予清白,无罪释放。
只是这“数度更审”一一是历时五年。
“终于”一一是受尽酷刑,一身伤残。
期间反复,事态种种,所引发的官场“地震”,
涉及大小官员130余人。处理官员以“两湖派”势力居多。
对于杨乃武来说,平地起风波,身陷囹圄,举人被革,含冤莫雪。
在狱中的那些日夜,在屈打成招的时刻,我不知道支撑他的是什么?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反复默念,念上百遍,千遍?
几成废人的残躯,要怎样苦苦支撑?才有生之信念?
若无举人身份,时间上得以缓冲,是不是早就斩立决?
若无胞姐、妻子四处奔波,千里跋涉,求遍浙籍官员,一再喊冤告状,是否早已放弃?
若无胡雪岩等善意之人的慷慨赠银?
若无上海《申报》的连续报道和关注?
若无翁同龢认为疑点重重,提请重审?
若无雪瑞上书,提请注意保护犯人人身安全?
若无同学故旧的鼎力相助,奔走求情?
若无三司会审,运棺入京,重新验尸?
若无亲王下令,当政者痛下决心处理此案?
若无。。。。。。
若非这些,能案情大白吗?只怕十个杨乃武都早死多时吧。
窦娥之冤,是六月飞雪,孙膑受刑是同门相争,白居易被贬是同僚见忌,
对杨乃武而言,完完全全就是晴天霹雳!
受刑不过,生不如死,欲寻短见,只求速决!
梵高会割下自己耳朵,徐文长会拿大斧砍自己脑袋,一定都是有其自身经历。未经人苦,莫劝人善。他们一定都是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若非郁结于胸,谁会自伤自残自尽?!
浩浩阴阳移,五度春秋过。
杨乃武和小白菜终是拨云见日,冤案平反。
闻者落泪,见者辛酸。
于当事人,我想:早已,早已无泪可流。
五年啊,那一日日,那一夜夜是怎样过来的?
“过”,象形字,字如其形,是一寸寸的光阴,一刻刻苦苦相捱啊。
重获自由时,一男一女都恍如再世为人了吧。
《肖申克的救赎》主角逃出生天,在瓢泼大雨中伸展自由之躯时,
这个镜头才让我舒心振奋。
陈嘉庚先生说:“日日思过,不如日日改过。”
这句话才让我宽怀展眉。
陈毅大将说:“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句诗才让我重生旧志。
。。。。。。
暗夜之中,伴着这些书刊影视中的“亮光”,才会慢慢放下。才会放下成见,愿意去看看那些,血气方刚时,绝对固执地避而远之的事物。比如杨乃武与小白菜。
后来,杨乃武写有<虎口余生>一书。在乡间种桑养蚕,度过晚年。
实在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啊!!
后来,小白菜青丝落尽,入庵为尼,悉心释氏。
我想那青灯蒲团,那木鱼声声中,除了为自身所祈,一定也会有为他人所祷,更有为四方百姓所求。愿三世众生,少遇悲剧,多些喜剧!
那佛号,一定是百遍,千遍,万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