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湖竹枝词•东湖十景 || 嘉興往事 2018-9-7

当湖竹枝词•东湖十景 || 嘉興往事 2018-9-7

作者: 嘉兴往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09:30 被阅读0次

鹉湖春色

阿郎曾说汉阳城,

鹦鹉名传旧绿汀。

问郎可似东湖上,

小小春沙好蹭青。

案山晓翠

濛濛晓翠湿鞋弓,

天晴来上案山峰。

从头一望珠楼好,

港口条条戏九龙。

三寺雨钟

撑船采菱歌懊侬,

深深菱荡翠烟浓。

日斜风起人归去,

三寺声声打暮钟。

六桥晴市

鲜船都在水西棚,

三尺黄鱼似绛缯。

阵阵腥雨朝市散,

红旗影里买春冰。

东田社鼓

夫插新秧妇踏车,

秋收一半入官家。

村村社鼓东田晚,

篱脚开残野菊花。

西浦鱼罾

十里清波湖面长,

鱼床蟹簖水风凉。

瞢腾醉倒渔哥子,

白挂蓑衣晒夕阳。

南村书屋

张家堆上屋层层,

闻说当年万卷称。

扇扇碧纱窗影乱,

为郎深夜剪书灯。

北原牧笛

世事无端去似梭,

东城西市看忙多。

不若牧儿北原上,

夕阳林外唱山歌。

霍氏行祠

花街东畔是侬家,

闲看迎神晚放衙。

拂拂红旗春赛罢,

霍王祠下采藤花。

鲁公古墓

家家寒食各纷纷,

留得轻风上绣裙。

满地纸钱人不扫,

草花红过鲁家坟。

嘉兴历代志书,都提到一个传说:秦始皇东巡,风水先生对他说,江东有天子气,五百年后可能出皇帝。为了破坏风水,秦始皇派十万囚徒在那里挖河改道,并给那地方取了个难听的名字“由拳”。三国时,由拳县先后改名为禾兴县、嘉兴县。

千年之后,真有皇帝在嘉兴出生了,他就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赵昚。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南宋建国当年,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戊寅,赵子偁的夫人张氏“生帝于秀州青杉闸之官舍”。赵子偁时为嘉兴县丞(副县令),“青杉闸”,一般写作杉青闸,是京杭大运河嘉兴段古代著名水闸。

南宋中期,寓居嘉禾的王明清著《挥麈录》,其中有三个关于赵昚的故事:

嘉兴医生张浩,年轻时曾在杉青闸当差,有天晚上路过嘉兴县衙门,忽然看到官员宿舍红光映照天空,以为失火,进去一问,里面的人说:没失火,是赵县丞的老婆刚生了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寺庙为了让钟声响亮,钟下一般都是空的。赵昚幼年时,到嘉兴城外真如寺爬钟楼玩。钟下的洞口被和尚用竹枝藤条盖着,赵昚一脚踩空掉了下去,旁边的人都吓坏了,急忙去看,只见赵昚站得稳稳的,并不惊慌。

宋高宗为了选拔接班人,找来十个不满七岁的有皇族血统的小孩,从中选出两人,一胖一瘦。后来决定留下胖的,让瘦的回去。瘦的还没走,高宗说:“等等,让我再仔细瞧瞧。”这时有只猫跑过,胖子伸出脚去踢猫。高宗说:“这么不稳重,今后怎么担当重任!”于是留下了瘦的。瘦的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南宋周密所著《齐东野语》中也有一个宋高宗考察赵昚的故事:

赵昚和赵璩两人,都被养在宫里培养。赵昚聪明懂事,宰相秦桧有点怕他。皇后倾向于让赵璩当太子,宋高宗虽然有了主意,但还没最后决定。两个小孩长大了,高宗赏赐他们每人十个宫女。赵昚的老师史浩说:“这是皇上在考验你,你要慎重对待。”赵昚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几天后,宋高宗果然召回宫女们,一检查,赵璩的十个宫女都被玩弄过了,而赵昚对宫女却丝毫无犯。于是宋高宗拿定了主意。

评说:赵昚七岁进宫,到三十多岁才被立为皇子,考察时间够长。史有定论:宋孝宗是南宋历史上最好的一任皇帝。他继位后,改革内政,重用主战派,力图恢复中原,可惜,正如后人评价:“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北伐最终徒劳无功。据《宋史》记载,宋孝宗一边极其周到地照顾退位的宋高宗,一边平反太上皇制造的冤假错案,继位第一年,即“逐秦桧党人”,“给还岳飞田宅”;第五年,“为岳飞立庙于鄂州”;以后又逐步赐岳飞“忠烈”和“武穆”谥号,并录用岳飞子孙。

赵昚是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太祖赵匡胤打下江山,烛影斧声一夜间,不明不白地死去,宝座被弟弟赵光义占了,两个儿子也被害死。此后直到南宋高宗,帝位一直在赵光义后代中传承。帝位回到太祖子孙手中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据《宋史》记载,宋高宗感叹,太祖打下江山,“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所以要传位给太祖的子孙,“以慰在天之灵”。客观的原因,一是靖康之变,皇室子弟几乎都被金兵押往北方了;二是高宗的儿子早早夭亡,而高宗又在南逃途中被金兵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

嘉兴因宋孝宗而从州升级为府。据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宋时人主龙潜时,封国登极后,例升为府。如吾秀州之升嘉兴府亦其一也。”宋孝宗出生地嘉兴县衙官舍,位置在今建国路与秀州路之间的嘉兴工人文化宫大院内。宋孝宗幼年去玩过的真如寺,原址在放鹤洲西边,始建于唐代,宋时建真如塔,历经兴废,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云:“依家放鹤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建国后真如塔被拆除,如今仅存地名“真如新村”。

“有邑斯有城,有城斯有池,城高池深,所以固国也。嘉善蕞尔邑,有城以来,阅时既久,修雉堞,浚濠堑,城小而固,殆古人设险之义乎?”(清·光绪《嘉善县志·城池》)嘉善县城是为防倭寇而筑的,时间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4年),距今近460多年。兴工于三十三年十月,竣事于三十四年三月,全城东西南北各一陆门,又建水门五座,除各与陆门相近的外,惟南水门别出一座,俗称“叠煞水南门”。

翻看志书中的城内、城外各图,可见无论城里,还是城外,都是河、塘、浜、漾,水系如织网,桥梁似星罗。在《嘉善县城内图》上,画得像迷宫似的河道之中,最主要的河流,横贯东西的是华亭塘,也就是现在的市河,往东出城门而至松江,向西出城门再连至嘉兴,正好与松江到嘉兴的陆路驿道并行相随,故又名之为“官塘”。南北纵穿的是伍子塘,南出城门接着胥山,北出城门直抵西塘再入祥符荡,与县境北部的水系相连。

关于“伍子塘”,清·光绪《嘉善县志·山川》篇中是这样介绍的:

伍子塘伍子胥经营伐越之地[弘治府志]。伍员佐吴兴水利通盐运始凿[启祯条款]。南引胥山以北之水,北经双葑港、平山塘,会西塘入祥符荡[天下郡国利病书]。南通胥山,北达西陆港,长二十七里。筑城中断[魏塘纪胜]。

伍子胥,作为春秋争霸时吴国的“相国”,辅佐吴王南征越国而成就霸业。由于所处的吴根越角的地理位置,嘉善大地上众多河、港、湖、荡的历史传说,都或多或少地镌刻着伍子胥的身影。这些传说几千年来都变成了现实的地名、山川名。从上面志书的引文之中,可以读出两点:一是伍子塘是一条人工挖掘的运河,无论是为伐越征战,还是为水利通运;二是伍子塘在县城修筑后“中断”了。正因为这“筑城中断”四字,便引出了北城门外的种种趣闻佚事,而且是在嘉善历史上影响深远,却又绝无仅有的文化事件。

对开凿于2000多年以前的伍子塘,倘若真的是由伍子胥带着挖掘的,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与其说是为伐越征战,倒不如说是为融合吴越两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

作为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国是在阖闾、夫差时期达到鼎盛的。从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父、兄被杀而亡吴,到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被越王勾践设计让吴王夫差赐剑自刎,伍子胥在吴国共生活了38年,先后辅助阖闾、夫差南征北战,先破楚,再败越,实现了吴国的强大。假设伍子塘是为伐越征战而开凿的,那么,最有可能的时间是在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破楚之后,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夫椒之战败越之前。其间,共12年。伍子塘无论开凿于哪一年,直到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4年)嘉善筑城而被“中断”,都有2000多年的时间是嘉善县境内南北流淌的主要河道,对嘉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或许,在随后的岁月中对从姑苏城(苏州)到禾兴(嘉兴),再到杭州,乃至整个杭嘉湖平原成为隋、唐以后的“天下粮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是在“筑城中断”以后,甚至是时至今日,伍子塘这条古老人工运河的很长段落,依然是嘉善县境内的南北向重要航运和水利通道。

清·光绪《嘉善县志·水利》篇辑录的邑人孙焘《善邑水道来去论》中,对“筑城中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

南来之水由伍子塘达卖醋桥,会西来之水穿城北注于龙之生方、水之官旺方,直泻数十里。筑城之始,郡守万安刘公以为尾闾不可腾漏,乃建墩以湮其故道。又即堙为亭,东阙其口以通舟楫。

断流,是因了当时人的思想意识。而很有趣和诡异的是,因为筑了刘公墩,而后又筑了伍子大坝,而后又“增壤、列树、覆亭其巅”,再“建殿一、堂一、阁三层”,或“植柳建阁名柳洲”,或又建鹤湖书院、文昌阁、环碧堂等等,不一而足。刘公墩也罢,柳洲亭也罢,自此而后的明、清历代数百年里,北城门外的柳荫丛中,成就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柳洲词派”,铸就了“柳洲八子”等一批渐行渐远的文人名士。

清代乾隆年间的慈山居士曹庭栋《八子会文处诗》云:“堂开环碧柳荫稠,屈指名贤硕迹留。文与苏曾参伯仲,人从晋宋想风流。苔荒阶聚啼春蚓,树暗庭飞唤雨鸠。漫道于今艰继者,勉旃好在少年俦。”对“柳洲八子”的为文、为人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柳洲八子”所指的是明崇祯年间,每月会文于柳洲亭环碧堂的邑人钱继振、郁之章、魏学濂、魏学洙、魏学渠、曹尔堪、蒋玉立、吴亮中等。时任邑侯李陈玉题其堂曰:“八子会文处”。

正是以这些文人名士为中坚的词派,因柳洲亭而名之。

其实,柳洲词派作为一个县邑词派,前后活动的时间有百年之久。明末清初,嘉善一地名公清流众多,嘉善一邑在朝为官者亦众。早在明万历中后期,钱氏、魏氏、曹氏等嘉善的高门大族,从在朝的有声有响开始,到后来的或受诬被冤、或被挤罢官,再到改朝换代以后的抗清殉明、誓不仕清。崇祯年间,词坛交游唱和之风盛行,嘉善就涌现了“柳洲八子”、“魏里八子”、“魏塘七子”等唱和群体。其中,以“柳洲八子”最有成就,也最具代表性。

当然,绵延100多年的柳洲词派,远不是“柳洲八子”可以包容的。《远志斋词衷》(邹祗谟著)有云:

词至柳洲诸子,几二百余家,可谓极盛。无论袁、钱、戈、支诸先辈,吐纳风流;如尔斐、子顾、子更、子存、卜臣、古皇诸家,先后振藻,飚流附会,实有倡导之功。要之阮亭所云:不纤不诡,一往熨贴。

柳洲词派是由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文人群体来支撑的,在明清两朝更替之际,以家族文化为主体世代传承。按清顺治年编选的《柳洲词选》,收录有嘉善词人158家、词作552首。其中,著词有专集专卷者,凡三四十家。曹尔堪、魏学渠、钱继章为柳洲词派中最重要的三大家,分属嘉善的曹氏、魏氏、钱氏三个高门望族。正是由于柳洲词人都来自于文化大家族,所以具有世代相传的承继,而且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地域色彩。

北门有个柳洲亭,环碧堂前几度经。

八子风流今歇绝,依依柳眼为谁青。

到清乾隆年间曹竹君的《魏塘竹枝词》100首中,能读得到的关于柳洲亭的就是这样一首怀旧作品了。柳洲词派历百年之久,终于在康熙年间因曹尔堪的离世而消歇,由“清雅”而“雄健”的柳洲词风也随之退去。

柳洲词派以一个县的词人为主体,在明末清初影响词坛百余年,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文化现象,更是一份嘉善历史文化独有的光荣。

历史将随后的几百年时间慢慢翻过,到20世纪初的公元1909年,也就是清朝的宣统元年,从沪至杭的铁路通车。如果,将近2500年前伍子塘的开凿,看作是有史可查最早的,而且对嘉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运河工程,那么,沪杭铁路的修筑并通车,自然是更具影响的重大事件。自此,嘉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繁荣开始步入了紧随沪杭前行的轨道。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两条在时间上相距近2500年的人工交通道路,就在县城北门外的柳洲亭旧址上交叠在一起,一条是南北向流淌的水路,一条是东西向奔驰的铁道。

柳荫婆娑如烟,世事沧桑似海。不知道南来北往的船民、东去西奔的旅人,在老柳依依之间穿行时,是不是会依然传诵伍子胥的传说,吟唱柳洲八子的诗文词曲……

柳洲亭全部痕迹的消逝,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公元1991年10月沪杭铁路复线工程竣工,沿途仅存的那些柳树、槐树、榉树等随之被砍伐。锯割的人哪,你可知这婆娑如烟、参天似云的老柳、老槐、老榉的树荫里,穿行着的是浅唱低吟的柳洲词人,依附着的是明清历代嘉善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啊!

于是,站在曾经是北城门外的河边、路旁,望着已经面目全非的柳洲亭的方向,心想能不能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竖一块上书“柳洲亭旧址”的石碑,让更多的人知道柳洲词派曾经的辉煌。

行不?

(原标题:《北城门外:伍子塘与柳洲亭》)

相关文章

  • 当湖竹枝词•东湖十景 || 嘉興往事 2018-9-7

    鹉湖春色 阿郎曾说汉阳城, 鹦鹉名传旧绿汀。 问郎可似东湖上, 小小春沙好蹭青。 案山晓翠 濛濛晓翠湿鞋弓, 天晴...

  • 三个湖!这是什么小区?

    燕鸽湖小区共有三个湖:叠翠湖、燕鸽湖、东湖。今天说第二个湖:东湖。 顾名思义,东湖座落在小区的东部,在初级中学对面...

  • 叶调元汉口竹枝词的叙事策略

    叶调元汉口竹枝词的叙事策略 ——以《汉口竹枝词》中后湖诗为例 摘要 ...

  • 同学相逢正当年

    画船向晚念微风, 零思轻漪動魏城。 一湖感慨催嘉興, 半是乡愁半是情。 同学相逢正当年。应邀回老家许昌讲座,...

  • 生活

    人过六十景最嘉, 悠闲渐老好年华。 远离喧嚣挡尘沙, 身泡泳池...

  • 行摄:东湖绿道

    The East Lake Greenway 昨天绕东湖绿道小一周。东湖绿道有28km多,包括湖中道、湖山道、郊野...

  • 东湖

    东湖是武汉的东湖 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城中湖 就是东湖 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绿道环绕,在湖之四岸 高耸的楼群拔地而起 ...

  • 踏遍万水千山,总有一地故乡 | 枣庄城市时光雕刻 第十七辑

    东湖风光 东湖原貌 凤鸣湖原貌 凤鸣湖闫泰 / 摄 凤鸣湖王成 / 摄 新城原貌 枣庄市行政中心办公楼 会展中心杨...

  • 诗二首

    秋日游东湖 园林漫步走来迟,草木萧条苇满池。 旧径荒榛人已邈,空留往事忆春时。 薰衣草上紫花无,不见游人只见湖。 ...

  • 夷陵东山寺一一诗画三峡(192)

    府治东湖伴 山垭寺庙悬 千载湖成街 古寺变楼盘 (注:夷陵城东古有湖,故县谓东湖;作为府治,称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湖竹枝词•东湖十景 || 嘉興往事 2018-9-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mq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