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很重要是一点在于,能通过察言观色,懂得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情商高的人,具有敏锐的察觉和感知能力,所以总能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让人舒服。而情商低的人,不懂察言观色,因此经常不顾场合,不顾时间,不顾他人的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亲爱的,我评副高职称只差一个“优秀”。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厚爱……我这次为自己争取一下,最后还是坚定地服从你的安排![拳头][拳头][拳头]明天晚上一定参加活动,这次你支持我一下,下次我和你一起支持春梅,可好?你做什么决定都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嘴唇][嘴唇][嘴唇]你以后看我的行动吧!
先有框架结构设计理念,在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最后行动起来
成熟的cbt在工作中,尤其长城工作中也会自然发展出各种情绪反应(精分叫反移情),也要处理人际互动,处理很多歪曲认知(精分叫投射)谈及CBT技术方面的整合,现在我们做CBT的时会用一些方法,比如隐喻、图示、意象、叙事、梦境、情绪及生命脚本和脚本重塑等。这些都不是新的东西,但都是对于主干治疗而言非常有用的方法。不需要流派之争,任何流派都需要回归所谓的第一性原理,从现象到本质,从病理到干预,只有脱离本流派的唯一视角才有可能更接近真相。比如说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搞基本功训练,训练各种基本的会谈技术,这些训练的确很好,但很多在CBT框架下其实不太适用。理论模型决定你的会谈方式,需要有一种超越理论的能力,视角不同,干预有时也可以没那么不同。这才是辩证的态度比如CBT很多会谈其实是紧扣认知模型的,但助人技术里面很多会谈就不是建立在认知模型基础上的。跳到更高的位置上去看理论
这个其实就相当于,比如跨理论模型会说,我会在来访者改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流派的技术,但单一取向的人也会说,我就用这个流派也可以在不同的改变阶段采取相应的咨询策略啊。是的,但真正的工作中,不同流派又是绝不能混淆的,比如CBT从治疗哲学到病理分析,干预技术和精分都完全不同,CBT本身是循证疗法,但如果自己参杂了其他的,就不能完成标准的有效循证干预这个嘛,我只能说,真实生活不是按照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进行的。所以cbt的会谈方式和你提到的基本功的会谈方式有何不一样呢?视角确实不同。但是其实各有借鉴和发展的。主要是哲学观,人性观,人格观,疾病观,会谈观,各种观还是会有差异的。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尽量开放,在工作的时候还是要保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