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争吵抢”的根源,说的挺有道理的,一般而言,物质匮乏必然造成精神匮乏,回望来时路,很多往事都是这个判断的注脚。这并不是在鼓吹物质主义,也不是宣讲拜金主义,只是客观理性去看事实挖根源。
并不是主张攀比虚荣,只说人生一世不过就是一个体验,而一个人能获得什么体验和ta的身份角色定位直接相关。
拿“红楼梦”人物说事儿,袭人晴雯她们人生体验能有什么呢?林黛玉、王熙凤体验?贾母、王夫人们又如何?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是时代背景,时间坐标在清朝;二是自身具体生活环境:先是家庭背景,再是地理位置;也就是空间坐标和家庭社会位置坐标;三是一个人在时代、在社会、在家族中的位置。
毕竟社会上有秩序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大逻辑大系统之下的位置,这个位置就决定了你可以腾挪的空间边界范围。也就是每个人的大天地和小世界。没有人能够不被这些局限。
在约束性条件无所不在的现实里,能够清醒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能够纵横捭阖的领域、余地,才能做到心无旁骛,制心一处谋求破局破圈,打开封印去开满鲜花的地方。心中的彼岸,千千万万人的星辰大海。
把有限的资源匹配到最重要的地方。在约束性条件下做好取舍,突出重点,才是一个人最明智之举。而不至于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最后啥也没有捉到。毕竟一个人或许喜欢千千万万,但却没有千千万万条命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体验。
约束性永远存在,决定了取舍从来都是刚需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