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
90后大学生的新型“贷款”之路

90后大学生的新型“贷款”之路

作者: 胡利扬不是狐狸羊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20:56 被阅读25次

    只要登录网站轻点鼠标注册,填写好身份证号,打勾几个选项,即像签订好了一份合同,轻松就能借到几千甚至上万元现金,或者女孩子脱光衣服,一丝不挂,手持身份证拍张自拍,也能迅速得到巨额贷款。前几年,大学校园“网贷”“裸贷”乱象不断,在这巨大的金钱数额面前,一些大学生终究因顶不住诱惑而深陷其中。进入2018年,当网贷行业的主要理财服务、安全保障建设、合规进程推进进入到一个时间节点之时,各种非法“网贷”网站、非法“理财”公司纷纷被打压,各路骗子看似偃旗息鼓,但实际暗流仍未停止涌动,多类新型“贷款”方式“重整河山”,现身社会,用一环接一环的套路构筑成一个又一个完美的骗局,更多的90后大学生也因此走上了他们的新型“贷款”之路。

    “埃思帮”的骗术

    2018年5月26日上午某课间,一个自称学校老师的人走进了重庆大学的一间教室,这个教室当时并没有老师上课,屋内全是正在上自习的学生。“老师”来此是为了宣传一个名叫“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论坛”的活动并声称该活动旨在较早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教导学生们一些求职面试的本领,只需简单签订一份合同并向一个名叫“蜡笔借贷”的网站交一些“学费”就能收获更大的“知识财富”。还声称,该培训机构其实就是在做免费培训,这种贷款消费其实是一种“知识贷款”。最后,这位“老师”还强调,其他年级的同学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活动重点培训的学生是刚上大一的新生。

    小静(化名)当时正在该教室上自习,在这名老师天花乱坠的口舌攻击下,刚上大一的小静没有挡住诱惑,随后报了名。

    “当时其实没多想,觉得刚上大学,能多学到一点儿新知识就多学一点儿吧,后来就收到他们‘面试通知’的短信,就去参加面试,整个面试看起来十分严谨,要求全程关闭手机,随后将我们分组,一个组三四人,每组分配一个老师进行面试。”小静向记者回忆道。

    第一轮的面试结束后,就是进行所谓复试。埃思帮请来几个声称是知名“企业家”的人物为这些经历第一轮面试“洗礼”后的同学们进行宣讲,事后向名为“蜡笔借贷”的网站缴费完成并同“埃思帮”培训机构签订合同后,就算正式加入论坛。

    “当时说好的是每个月要向‘蜡笔借贷’还600块钱贷款,签的合同是一年的,他们还‘好心’减免了我两个月的学费,一年还6000块钱。”

    据小静回忆,之前的种种作为其实都是在做铺垫,而加入论坛后才是骗局真正的开始,随着教授“课程”的增加,每个同学每个月又需要向借贷网站多缴纳各种各样的费用,从刚开始的600元到后来的1000元,再到1400元,并且越来越多的同学也慢慢觉察到该培训机构所设置的课程并没有让他们学到任何有实用东西,诸多迹象都表明这场“公益培训”其实只是一场骗局。可当其发现他们的猫腻之后也为时已晚,因为如果要退掉论坛面临的将是更大的一笔违约金,而且因为之前签订合同显示的是钱款都支付给了“蜡笔借贷”这一网贷机构,与培训方并没有任何干系,报警或者去法院起诉都没有足够的证据。到最后,所谓“知识贷款”的结局,终究还是金钱的陷阱。

    “我后来才意识到,什么只招收大一的新生,是因为大一的比较好骗,为什么面试的时候要让我们关闭手机,是因为怕我们拍照录像,还说什么分组,大概是顾忌我们互相认识,事情败露后,怕我们联名反对吧。当时真是傻啊。”采访的最后,小静情绪一度激动,流下悔恨的眼泪。

         重庆大学法学院的李老师对该事件表示:“这其实是一种最新型的校园贷,他们打着‘知识贷款’的名义,和各种网贷公司合作,给同学们设下三个圈套,其一,他们跟网贷机构合作,并且在合同中动手脚,排除了他们的诈骗罪名,其二,等到事后他们再与网贷机构分红,从中获得收益,看似无利可获,其实暗藏心机,其三,当同学们发现他们设下的骗局,想要追回钱款时,他们可以利用合同中的内容,让同学们的钱真的‘不翼而飞’。这种骗术确实比较厉害,让人防不胜防。”

     

    事件的背后是监管的艰难性

    “埃思帮”的骗术不可谓不高明,他们打着“知识贷款”的名义,很容易让人陷入其中。但这并不是“埃思帮”第一次施此诡计来骗人,2016年,一家名为“亿邦”的公司也用同样的手段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园骗取了一大批大一新生的钱财,而据西安交通大学受害者小虹(化名)陈述,“埃思帮”公司的前身就是“亿邦”,地处西安的“亿邦”总部,控制着各个地区其分支机构的诈骗活动。

    由于小静(化名)等人将“埃思帮”的丑陋行径曝光,其在重庆的分支部门已经被清除,但据小虹透露,地处西安的“亿邦”仍然活跃在社会上,并没有遭遇到有关部门的查封。

    虎溪派出所王警官就此事表示,没有注册营业执照,没有正规商标的机构组织可以依法查封,但是对于那些“身经百战”拥有完整的营业资质的“老江湖”,司法部门并没有证据指明其非法性,也没有办法去查封它。

    2018年10月18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网获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中介开展高校在校学生网贷业务,同时禁止小贷公司发放校园贷款。其实政府已从法律法规层面对现在甚嚣尘上的“校园贷”公司进行了约束,可在监管的过程中仍然是“力不从心”的状态。

    王警官可谓是说出了大多数涉及此事的监管人员的心声,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尽管有诸多法律条款限制,但面对包装的十分完美的公司,监管任务仍旧很难进行下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骗子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伪装,有诸多能够摆脱法律监管的渠道。而且新型的校园贷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各种套路的施用让其露不出任何破绽,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各种法律框架里打“擦边球”。

    “我们也不希望这些骗子继续逍遥法外,这件事我们也联系到了西安方面的警局。”王警官说道,对于此类跨省作案的非法公司,单方面的整治监管难免显得捉襟见肘,而各省联合调查,对于整个监管体系来说是迫在眉睫的。监管的艰难性固然仍在,但一定程度会减轻整个体系的压力。王警官还表示,目前,整体现状很难得到迅速改观,公安部门对于此类事件很难介入,不过仍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是诈骗案件,监管做好很困难,但是这些也足以证明这是校园贷圈套引发的经济纠纷了。”王警官如是说,“不过如果他们采取暴力手段逼迫学生还款,请迅速来报案,因为这种暴力催还款的行为是违法的。”

    最易被选择的90后大学生们

    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不少90后大学生都曾经或正身处在校园贷款的圈套里。90后的大学生们成了最易被骗子选择的一类人群。据一项数据调查显示, 自2012年以来,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2015年达到了3647万人。庞大的人口基数也奠定了大学生市场千亿级的消费规模,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同比增长4.7%,并呈增长趋势。由此奠定了三千多万大学生的千亿级消费市场。巨大的人群基数,庞大的消费力量再加上尚未成熟的心智,使得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就成为了某类心怀歹意的人眼中的一块“肥肉”。

    大学生们易冲动消费、易超前消费、可支配收入较低的消费特点也在这种情况下渐渐暴露出了弊端。在采访中,小明(化名)就向记者表示:“家里每个月给的钱根本不够用,有的同学都用上iphone X了,我的手机还是两年前的旧机型,根本买不起新的,只能选择借贷或者用花呗分期了。”而像小明这样,虚荣心、攀比心重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甚至是95后,00后这样的,都还是处在心智尚未成熟,涉世还未深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需要师长的引导。并且现在的大学不但需要传授给学生学术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情商智商,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们的财商,现在学生们的财产保护意识实在太缺乏了。”对于这种情况,重庆大学学工办主任邓文卓向记者这样说道。

    大学生是社会众多群体中最富个性,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同时也是最需培养的一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事件和现象,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现状。而他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在未来也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

    邓文卓还向记者表示,其实校园贷款作为借贷消费的一种方式,其本身的存在并不违法违规,但由于当前关于其的诸多不良事件的曝光,使它处在了现在“千夫所指”的境地。而现在90后大学生在未来必定会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观念,用财方式,纠正其错误的消费观念,让90后大学生不再有理由成为最易被骗子选择的对象才是当务之急。

    据某项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人民币,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在巨大消费市场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贷款平台出现,而在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中,有许多平台为了发展迅速不计代价。校园贷就是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了其本质。根据记者走访调查,名为“埃思帮”或“亿帮”的培训机构不仅同“蜡笔借贷”有合作关系,还与“桔子借贷”等多家网贷机构都有联系,他们曾在成都、贵阳等多地犯案,目标都是当地的高校新生。移动互联网时代,90后大学生们拥有庞大的物质精神资源,拥有享受各种高科技产品的权利,而同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诸多诱惑也使得他们成了最易被骗子选择的一类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培养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习惯,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如何走出一环接一环的套路

    记者得到消息,目前,重庆大学各学院各年级辅导员每个月都会对班里同学校园贷款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会对进行了校园贷款的同学给予必要的帮助。而且学校大门口也已张贴了通告,明令禁止各机构在学校内进行借贷款宣传。据虎溪派出所王警官表示,重庆公安部门也已计划向市内50多所高校开展相关培训,从源头上遏制网贷乱象的发展。

    层出不穷的因校园贷而引发的悲剧像是揭开了敷在社会身上的一层遮羞布,遮羞布的底下隐匿着的则是金钱的漩涡、防不胜防的套路、技术的滥用、监管的无力。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对此的高度重视,是管理者和愈来愈高明的骗子之间的博弈,而身为受害者的90后大学生们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走出骗子一环接一环的套路。

    重庆大学法学院李老师就此给了如下几点建议:“如果遭遇钱财被骗,首先应该告知家长,这种事情不能藏,作为家长,他们必然会理解的。其次,告知辅导员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借助老师和学校的力量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做好司法起诉的准备。”李老师还表示,最好辨别的方式就是一个字——“钱”,对方一提钱就走,不管是什么名义。这是最好的规避方式,因为不管什么贷款,都逃脱不了要钱这一最终目的。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工办主任邓文卓在谈及“埃思帮”事件时表示,像“埃思帮”这样的培训机构,他们能够事先得知哪间教室哪个时间是空闲状态,很大程度是因为机构内有学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是他们在学校内的宣传主力,许多新生过分信任学长学姐,很容易被骗子利用。

    “在涉及钱时,无论对方是谁,都要多多留意些。”邓老师最后建议道。

    而虎溪派出所的王警官更是直接表示,遇到此类网贷经济纠纷案件,直接通过司法程序,到法院起诉,胜诉的概率会很大。同时王警官也提醒各位90后大学生,要擦亮眼睛,谨防借贷诈骗。

    亲历者阿杰(化名)对于处理此类打着所谓“知识贷款”的旗号的诈骗事件颇有经验,他说:“如果有同学不幸陷入这种‘连环借贷’中,有两个最直接的办法解决,第一,立刻停止向借贷机构还钱,然后更换自己的电话号码,防止借贷公司骚扰,如果他们采用暴力手段催还,立刻报警。第二,保留证据,起诉培训机构合同非法。”

    最后他还表示,各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财商培养,纠正学生们的消费观念,所谓淡泊名利,也不是一味犯傻被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多,大学生作为被传统金融机构长期忽视的群体,在互联网信贷金融时代飞速发展之时暴露出了其强烈的信贷消费需求。而目前,90后大学生们的“贷款之路”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越来越多信贷机构的出现导致整个信贷行业鱼龙混杂,诸多的诱惑使得本身缺乏理财意识的大学生们迷失了方向。而未来,90后必然会成为消费主力军,因此,在现阶段,社会各方面如何培养学生财商,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则是当务之急。

                                                                                                                                                        专业新闻报道第三组   邢勇杰 柴子博 李史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0后大学生的新型“贷款”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p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