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缘分。实践证明:有些缘分是上天注定,比如你在地铁上认识了一位美女;有些缘分属于组织安排,比如我在课堂里喜欢上了一位“讲马列的老太太”。
最近全脱产接受系统的党校培训,一听党校培训,不屑一顾的同志绝对居多,但这次培训,学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值”。教授们之厉害在于——“格局”,其宏观视野、思考方式和丰富信息,听之思之悟之,有豁然开朗之感。
“讲马列的老太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老”是尊称,“老太太”实际不老,正是鲜花着锦的时节。见到她在一个稀松平常的周四的早上,一定有人吃惊我为什么记得是周四?我报之一笑,你难道会不记得你出生的时间么?你父母只告诉你是哪一天,没告诉你周几?对哦,一般人都不会在意是周几。好吧,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是我恰巧看了课表而已。
当时我在座位上翻着课表,一抬头,融化在春光里。这谁?马伊琍?美女同学?插班生?班主任介绍这是给我们上马列课的教授,课堂一片惊呼,也有忙着擦眼镜和扶下巴的,一系列的行为语言表明,我们都是正常的男人女人,有着正常男人女人一样的思维逻辑。按照世俗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著名老中医一定长须飘飘,讲马列的不是油腻男不也应该是个油腻女么。
姓名涉及隐私,姑且称这位长得像马伊琍、讲马列的教授为“马教授”吧。马教授的课很养眼,这是自然的。率性的短发、炫目的口红、银色的耳钉,颦笑之间别有一番妩媚和温柔,小方格衬衫上耀眼的党徽又平添了一份庄重。她的普通话也好听,偶尔会流出一点熟悉的口音而更有亲切感。年轻时,我曾经在部里支援过一段工作,在北京呆过半年,自认为北京话说的算遛。临别北京前去看升旗,打车从白广路到天安门,和师傅侃了一路,终了,他冒一句“您是武汉来的?”马教授应该也和我一样,生长于斯。
马列课应该是很枯燥的,纯理论的多,马教授却讲的很接地气。开讲以一个母亲的视角轻松和我们聊起自家小孩,以自家小孩成长方式选择为例,落脚点却是唯物辩证法,引导我们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部分领导干部听不进别人意见,引申到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习惯语言上坚持辩证法的立场,行动上又常常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从矛盾的分析方法自然过渡到十八大以来的高频词“问题导向”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循循善诱之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系统的梳理和解读。
在最后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当代价值中,她采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实例,引导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近三个小时的马列课,全程无尿点堪称奇迹。马教授的授课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特点,深入浅出、接地气,学员们喜欢听、能听懂,对做好工作也有启发。
午餐时与马教授交流,她说“党校姓党”绝不含糊,但党校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善于用具体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说话,针对授课对象的不同需求准备课件内容,又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授课的吸引力自然较高。
党校的资源有限,让我们的基层党员都能接受这样系统的党性教育似乎也很难。但如能从党校老师的教学方式得以启发,进而提升我们每月一次政治学习的有效性,不也是一种收获?
世间事终归于曲终人散和分道扬镳,纵然我十分喜欢这位讲马列开Jeep戴遮阳镜的老太太,却再难有机会当面受教。但我依然感恩这一面之缘,给予我人生第二次马克思主义的苏醒和启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