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永修人过年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永修人过年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作者: 王瑜书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2-02 12:19 被阅读0次

小年(永修二十四,北方是二十三)以后,永修陆续有不同的姓氏过年。我家在永兴乡,和熊姓在二十八中午过年,隔壁的闵家在凌晨过年。其他的姓过年分别在不同的日子,有的在半夜,有的在凌晨,有的在中午,在永修一天可以过五个年。

为什么过年的时间不一样?小学语文老师说:在秦始皇时期,修长城的人赶回家过年,什么时候到家就什么时候过年,半夜过的是要饭回来的。其实,南昌、九江、上饶等地也是这样过年的,南昌过年的民俗介绍和老师说的一样。这说法我认为是杜撰的,秦朝以立冬为一年的开始,秦朝过年的时间在现在的农历十月,现在以立春为一年的开始,过年时间相差了整3个月。

过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不过这个传统发生过许多的变故。过去换了皇帝,就要换年号,这叫正朔,民国政府引进了公历,要求大家使用公历,两个日历,两个新年,人们过传统的新年,公历新年却冷冷清清。都换政府了,还按照前政府的日历过年,不认民国的正朔,这事就大了,民国强力禁止过传统年,各地采取了一些很激进的措施。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提到了民国时,政府不允许过传统的年。过年不放假,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设立“废除旧历运动委员会”强令不许放假庆贺、拜年、张贴春联、张灯结彩。有的地方在报纸上发布:“如发现有贩卖门神纸花等,便赏他一个撕之大吉;如果有玩龙灯狮子的,便请他尝尝铁窗风味,至于喊拜年,喊恭喜发财的,我们即目他为反动口号,硬指他为不奉民国正朔的反动派。”

几千年的传统不是用武力可以改变的,不让过,那就变通着过。现在过年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大年三十(有时在二十九日)。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到民国时期的《岁华忆语》,历代有关年俗的记载,过年都是新年的第一天。古代称一个月最后一天为晦日,听起来就不是好日子。2013年12月11日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放假从初一到初三,自古至今一年的最后一天都不是节日。古代过除夕,除有最后的意思,夕是晚上,除夕是一年最后一个晚上,最后一天叫除日,我没有看到要过除日的记载。

《岁华忆语》作于民国初期,没有记载大年三十,应当那时还不过大年三十,所以作者没有记录。大年三十我检索到最早的资料出现在五十年代,我推测是为了避免在正月初一过年遭到政府干预,将过年的时间提前一天,这可能是大年三十的来历。永修人提前好几天,大概是胆子大的白天过,胆子小的半夜过,着急的早几天过,观望的晚几天。所谓秦始皇时修长城回家过年的故事,应该是杜撰出来应付政府检查的。

1949年12月,刚成立的新政府恢复了春节。1967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倡议“破除旧风俗,抵制春节”的群众来信。1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不过,这时对春节的抵制并没有民国激进,民间还可以过年。过年时,企事业单位食堂弄来野菜、树根,加上玉米糊、地瓜干之类的东西煮成粥,让全体员工品尝。广播里播放“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声,把人们带进“万恶的旧社会”。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又发表群众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1980年,中国恢复春节休假制度。

尽管1980年恢复了春节,永修乡村继续按照民国时期形成的习俗过年,县城、省城过年时间逐步统一到年三十。

备注:永修过年的时间不同是本人的猜测,缺乏佐证资料,欢迎大家勘误,提供出处。

作者:王瑜

2022年1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修人过年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qr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