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同时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此次调研时间不长却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每个人都获益匪浅。从点击“提交报名”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坚定了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从所有人齐聚在302会议室老师们做培训起我们的社会实践就开始了。
选择了便坚持做下去
在考试过后最轻松的日子里我们仍然跑去图书馆查找二手资料为调研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最热的天气里我们顶着太阳大汗淋漓的搬宿舍;在其他同学们早已回到家享受清凉之时我们依然坚守在学校;在老师们前一天去到各个县为我们第二天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对接后,又对我们进行了一下午的临行叮嘱起,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就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我们已经整装待发。
2017年7月11日早晨7点我们社会实践分队迎着朝阳出发了,在路上我还在想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去解决,然而一天的调研完成后我们感触最多的不是实践调研过程的艰辛,也不是我们两个女生顶着烈日在路上走到接近被热化,那个时候已经不会再去顾及有没有被晒黑,而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阴阳八盘掌第七代传承人刘乐民老师所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
如果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就从改变自身开始
对刘乐民老师的采访可以说很顺利,刘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并且还很耐心的为我们梳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阴阳八盘掌的历代传承人,从第一代创始人——董梦麟开始讲到了现在的第七代传承人——刘泽涛,讲的非常细致。同时关于练习阴阳八盘掌会用到的一些器具刘老师也给我们一一进行展示说明,其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我们没有查到的,补充订正了我们所记录的有关阴阳八盘掌的内容。
老师提的最多的便是“武德”了,他告诉我们学武术不仅仅是学习一些招式,不是表面的,还要有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正是文化的传承吗?在雄英武馆最大的孩子17岁左右,最小的孩子仅有6岁,他们都有着对武术的一份热爱,并且在武馆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武术,刘老师还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习武之人。他们练习阴阳八盘掌时候的气势真的很让我们震惊,甚至可以说是震撼。他们是那样的激情四射,光芒万丈,我当时脑海中涌现出来的是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少年,气势十足,富有蓬勃的朝气,我们作为他们的大姐姐、大哥哥不更应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让自己去感染更多的人吗?
如果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就从改变自身开始。时代变迁,社会环境也大不相同,现在练习武术不同于以往,练习的环境、家族传承的意识、外来文化对于传统武术的冲击等等这些都在影响着武术的传承。除此之外,阴阳八盘掌传艺择徒甚严:无德者不传;练功怕吃苦,不能持之以恒者不传;奸、邪、盗、抢、违法乱纪者不传;贪财拒贫,持艺欺残凌弱者不传;不孝敬父母,不尊师重道者不传。上列门规致使一部分人不能进入门墙学习阴阳八盘掌。并且介于过去的部分老拳师过于保守,使阴阳八盘掌成为秘中之秘,致使从习者甚少。现在又由于独生子女问题,父母大多不愿意让孩子受苦,特别是人们的商品观念增强,对传统武术的学习动力不足,致使苦练阴阳八盘掌的人越来越少。
然而我们发现虽然刘乐民老师无法改变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但是他仍然很积极的去应对,从自身开始做起,他的家中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有练习武术。另外刘乐民老师的儿子刘泽涛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阴阳八盘掌的第七代传承人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一家人都很注重情谊,也可以说是保留着优良传统。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刘乐民老师的妻子提到,刚开始的时候刘乐民老师对学习武术的孩子们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后来收取的也是最基本的一些费用,每年都要从自己家里面另外拿出一部分钱进行补贴,还有几位学生是住在刘老师的家中跟着学习武术。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适应时代变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刘乐民老师说道“如今阴阳八盘掌的传承已经濒临断代的边缘,年轻一代还没有把真东西全部传承下来,就因为生活经济问题而外出打工却荒废了学业。又有很多老一辈拳师相继离世,因此我辈有责任和义务把阴阳八盘掌发扬传承下去。”他面对这样的一个现状做的是积极应对,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之余也有利用网络媒体传播阴阳八盘掌文化。有记录阴阳八盘掌的专题片《掌魂》、《阴阳八盘掌》、《武术家刘乐民》、《志在武林》、《雄州三杰绎金刚》、《雄州三杰—入木三分》,以及相关出版书目《中国传统武术入门套路》、《任式阴阳八盘掌》。此外,刘乐民老师还带弟子参加了各项竞赛。2012年4月雄县阴阳八盘掌被批准成保定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9月被批准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成立阴阳八盘掌训练基地,加大非遗文化传播力度,培养后辈人才,参加国际、国内各种武术大赛,扩大影响力,加速弘扬非遗文化。
回想一天的调研采访,当我们两个人一组自己打电话联系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时候;当我们在路上对着地图一点一点的去找目的地的时候;当我们去跟非遗文化传承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孩子们那么有气势的表演的时候;当我们被非遗文化传承人热情的留下来一起去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在收获着一些什么,都在成长着。
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一名大学生,我想生活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是学以致用,能够把这些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让我们真正的深入到社会,去锻炼,去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