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和小伙伴去团建,团建有一个重要项目是KTV唱歌。

其实从上大学开始到现在去过KTV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但是我的参与度极低,我大概的角色就是做一个很好的听众,负责鼓掌,尽管每次都蠢蠢欲动。
几乎每次都会被同学或同事鼓励,“拿起话筒去唱,不会有人笑话的;谁都是开始不会唱的,练得多了就好了。”
几乎每次我都有理由去拒绝,拒绝的理由都是相同的,“我特别想唱,但是我五音不全,所以我不敢唱。”
如此习惯已经延续了好几年,今天之前从未打破。
我内心是渴望和伙伴们一起唱的,现在看来是渴望的程度不足够强。
我甚至做过一个动作,某个下午,自己一个人去KTV,包两个小时偷偷练习唱歌。
因为我想和我的团队有更多共同爱好,有共同的乐趣,有共同的经历。
但是上自从单独练习到后来,依然没有突破,还不太敢有勇气,在众人面前唱歌,我的唱歌从0到1实在是道路漫漫。
而今天的状态和以前大不相同,今天在我的小伙伴面前一个人唱的歌超过了我过往所有次去KTV唱的歌曲之和。
尽管今天依然是五音不全,尽管依然随时跑调,随时跟不上原唱的节奏,甚至连歌词都会唱错。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了零的突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尝试着去做自我剖析与察觉。
我的思考
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我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第一个原因,可能和在疫情期间的思考有一定关系,面对外界环境变得更从容和淡定了。面对极端病毒威胁时,健康最重要。
还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的吗?唱不好,最多是丢人,丢人又有何可怕呢?即使真丢人,也丢在自己团队内。
第二个原因,我想起马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我长得难看是个事实,但是我长得难看难受的是别人,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同理我唱不好,听众是别人,难受的应该是别人,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第三个原因,和自己的团队成员在一起,适度暴露自己,哪怕是缺陷,本质上是可以促进信任的,任何形式的相互暴露,都会促进相互了解。
基于上面的三个原因,其实得到了一个结果,就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窘迫,面对自己的手足无措,面对自己的能力边界。
能力边界边缘的事情,如果想做,虽然注定做得不够够好,尽力就好,比如在众人面前唱歌。
唱歌的过程中会有评分,满分100分,虽然不及80分的水平,但我至少可以达到20分的水平。
想起了我关于写作的认知,写不好还写不坏吗?唱不好还唱不坏吗?
关于写作,写什么比如何写重要一万倍;
关于唱歌,唱什么比如何唱重要一万倍;
关于行动,动起来比动得快重要一万倍。
行动大于思考,行动更大于纠结。
意外收获
第一,今天唱歌还有一个意外收获,会因为唱的一首首歌想起一段段往事,往事之所以被想起,是因为故事里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记忆深刻的一定是和爱情有关的。
过往的美好如过眼云烟,人和事,早已消失在看不见的世界。当年的姑娘已经长大,彼此像平行宇宙一样在各自的世界里各自安好。
故事浮现在脑海里,想想挺美好。
第二,我对歌词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曲调的关注,我的很多精力都沉浸在感慨歌词押韵压地如此之美妙,如果我可以写出来这样的歌词甚好。
事实上自己也曾是一个文艺小青年,甚至填过词,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填的词被人传唱。也写作诗歌,梦想着有一天遇到知音谱上曲子。
那不曾实现的梦,又一次浮现在脑海中,想起在曾经做过的梦,还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有些梦想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真是存在过。
2023年顺利开启,有一个从0到1,一定还会有很多个从0到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