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4-08

2018-04-08

作者: 敦旷朴谷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18:27 被阅读0次

如何过好这一生之三十而立(一)

从知乎再到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我的文章和我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也饱受着嘲讽。可是,这些年,走南闯北,一路被笑,不也是这样过来了吗?而蓦然回首,那些曾笑我痴狂的“高人”,如今安在?人生是自己的,或赞或讽,又与人何干。 孔子曾说三十而立,立什么?三十而立,其言出自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人说,孔子所说“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这是一种解释。但是,读书,我们更应该读作者背后所传达的思想和主张。而,时间和空间等因素造成我们难以去体会(是体会,而不是了解)作者的用意,而作者所写的,又未必能够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正如同史学家在记事经史的时候所采用的的曲笔和直笔的手法般。读书,本身就是在于明理。这个理,讲起来很复杂,但是,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该如何恰当地为人处世。这就是读书一大的用处,或者说是功用。 三十而立,更应该是立身、立德、立志。一件复杂的事,能简单地体现出来,其本身就不简单。因为立身是表象,是可以看得到的一个人的生活姿态;立身背后所看不到的是立德和立志。什么是立身?立身,是生活和思想的独立。三十,应当在社会上足以养活自己,如已成家,就应当能够承担家庭角色的责任;承担家庭角色责任并不等同于扛下整个家庭的重担,生活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伙伴,很重要。思想独立,就要做到,不仅有对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这个是对的,这个是错的;这样做才对,这样做是错的。在我大学的时候,有幸跟了一个好导师,也是她,让我知道了心理学的其乐无穷与日后洞察人心人性。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在这里,我不说努力做到,因为我知道人与人,悟性差别蛮大的,不必执念于结果,只要去做了,就是收获。从当你看到这篇文章起,开始学会接受并养成“不仅有对错”的辩证逻辑观念和批判性思维。什么是对错?正是因为对错无固定的标准,所以才会惹来这么多的争议。那为什么会有对错的说法?因为对错,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其对错的内涵,就是---是否合理?是否合适?是否恰当?有诸而不仅如此。 这就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他做就是对的,你做了,就是错的?因为他做比较合适,而你来做,不合适。可见我们中国人比较看重人事,人事,人事,还是比较关注做这件事的人。可见,做事之前,先想清楚,我做这件事,合不合适?如果除了我,还有没有更合适的人?想明白了,就会省很多麻烦了。常常有人问我:我怎么知道我合不合适做这件事?我怎么知道谁比我更合适去做这件事?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人和人的区别,就是在思想上拉开距离,其次才是在行为上拉开距离。话都听不明白,就去做事了,结局,可想而知。看着现在职场上那些失意与得意的年轻人,稍微一对比,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 一件事,昨天这样做,就是对的,今天这样做,为什么就错了呢?时过境迁。这个时,不但指时间不同,更多的是指时机,时机不对,困难重重;境,不但指外界的环境,也指内界的心理、人际环境,没有了当初的环境(内外环境)支持,就不合时宜。自然在不得天时、人和的情况下做事,是很不恰当的。那,是不是就做不成事了?不会的,凡事都有例外。事,可能成,只是,成功的概率小一些,要付出的代价更大一些。中国的文化核心思想之一,便是阴阳。所以,有言:人定胜天;又有言:人算不如天算。也总有人觉得这是矛盾的,也总有人再问,到底哪个是对的?可是,真的只有对错吗?对错真的那么重要吗?答案是:不见得。能读懂的人,一说,他马上就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他清清楚楚;读不懂的,他就自己骂骂咧咧,要争辩,要分高低、分对错。其实,这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你就学;对你没有帮助的,就自己看着办。所以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多向内,不要不能量都向外了,心理学上说过,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老是把能量向外的人,除了惹争议,就是伤害自己。真的不划算。后来,我也是慢慢地才懂得这个道理,生活和人生也因此而发生了好的变化。 文章很长,这只是节选。因为我不知道看的人有几个。但是,我希望短的文章,能够令更多的人沉下心来读。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太浮躁了。越渴望短时间内有收获,就越是很难有收获。谢谢大家!感恩遇见。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4-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ym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