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读"里面看到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文字失语者"的窘境。描述是一种关于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的窘迫现状,也就是语言表达力的下降。
在信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从互联网吸取大量的碎片信息,所读的文字比较多,存在互联网信息过载情况,然后逼迫我们加快阅读速度,大量获取信息的比重,形成浅阅读,导致我们的思考习惯的丧失或者是退化。
同时,人们被基于个性所创建的信息流环绕,会不直接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信息茧房"中,逐渐失去了解不同事物能力和接触机会。也会慢慢丧失过多的思考和表达创作的能力,难以突破自恋的温床。
汲取不同看法的我们,在表达方式和输出内容方面变得单一起来。在高度模式化的今天,批量出现各种网络流行语,例如"香菇,难瘦""芭比Q""卧槽"……我们的语言开始失去了吸引力,失去了鉴赏文字优劣的分辨率,磨灭了表达能力的我们,会慢慢的对表达产生焦虑和挫败,表达能力也下降了,扼杀表达欲,然后就被困在了难以表达的沉默角落里。
感触特别深,就是今天给熟悉的人打电话的时候,发现自己,说话吞吞吐吐,犹犹豫豫,言不及物,意识到对交流感到恐慌。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不与别人交谈而产生的结果。就好像脑子无法思考,生锈了一般。语言表达能力退化,表达力本就不强,现在这下比以前更糟了,然后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这正是"文字失语者"的症状,就是心中所想,难以说明白或无法付诸文字的窘迫现状,也就是语言表达力的下降。
其实在手机上的快捷获取信息的方式慢慢蚕食掉了我们读、写、思的能力,每天吸收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自我感觉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但是真正让我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时,才发现说不出来,没法有文化的说话了,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么几个词,当面对美景时,满肚子搜索不出一条直抵自己心灵的赞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74022/b019d8cd65fdaa4d.jpg)
就在今日白天,天空特别蓝,白云飘飘,感觉特别漂亮,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想表达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面对如此美景,却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语塞。当时,我害怕了,陷入恐慌之中。让我想到了"文字失语症患者",那说的就是我呀!
如何自救,找回语言表达生命力的途径有哪些?多读书多看报,诵读历史长河洗涤过的名篇佳句,多读经典,随时记录所感所思所悟,不管是用手,还是用口,不放过任何表达的空间,这样就可以解决"无语凝噎"的窘境。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现在日更断了好久,想重新拾起来,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重新开始,需要鼓足勇气。因为还对自己有一点点期待,期待自己在未来人生中遇到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