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龄段,每一天的每时每刻都在有人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个也挺好”、“那样也挺好”。
有一次不小心熬夜到两点就告诉自己第二天早睡就行了;
水杯落在出发的车站了就告诉自己正好可以换个新的了;
得知喜欢的人结婚了就告诉自己起码心理负担放下了;
凡此种种,都是一种不为过去所累的智慧,也就是有人说的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是我们提倡的。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心理可以称之为自我阉割,就是说自己不相信自己,不仅不相信自己现在的能力,还不相信自己的成长能力。
有正了八经的事情了,第一反应就是在心里犯嘀咕说我行不行;
火烧眉毛了第一选择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说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往后撤退;
开展一项不论大小的事业,说起来只能看到眼前的困难和明天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然后心安理得地往后撤退。
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
第一观察这种心理产生在事前还是事后,
第二观察其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在。
显然,自我劝服产生在事后,面向未来的存在;而自我阉割产生在事前,面向现在的存在。
下面我将尝试对二种心理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归类:
自我劝服的原因:
1、人的潜意识深刻知晓某种事物已处于无法挽回或者在现有条件下不值得挽回的状态。
以上文的三个例子而言,其中存在的无法挽回分别为“消逝的时间”、“遥远的空间”、“情感”。
2、出于心理安慰的目的,使主体更好面向未来。
自我阉割的目的:
1、过去类似事件的失败经历留下的心理阴影。
2、安全感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安全需要仅次于生理需要。在面对新事物、新事件时,即便人们已知其并不会对个人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但是出离安全范围的不适感也会使其产生严重排斥心理。需要指出,要克服这一点是很难的。尽管尝试新事物,走出舒适圈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听起来很美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是就生理本能来看,加长人生的长度才是人作为一种生物的第一选择。
3、自卑心理。
总结一下,仅供参考:
适当的开展自我劝服,保持积极的心态。这里及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上的标准分清什么是还可以努力捞一下的东西,什么是已经凉透的东西,不要搞错,不然在凉透的东西上放热水袋不过是自欺欺人。
在能保证人身安全(危险系数过高的东西)、精神安全(PUA、邪教等)和时间充裕的条件下,多进行尝试,拒绝自我阉割,放弃忸怩作态的思维,保持理性分析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