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写到《世间已无陈金芳》译文的读后感。此文写关于此书的另一文,《地球之眼》的读后体会。
如果说陈金芳与赵小提的故事令人唏嘘,那李牧光与安小男的故事就别具意义。它似乎在告诉我们,正义的一方永远会胜利,体现出小说创作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在故事中,“我”的身份是一位纪录片导演庄博益,李牧光是东北富家公子,我的大学室友,从未在学业上花费任何精力,他对大学学业的最大付出就是在花了两万块钱找我帮他写美国入学论文。安小男是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天赋异禀,一度被众教授当作争抢的珍宝。而我和他的交集始于我写的一本书。
我在大学期间与几个出版商合作,写了几本没什么实际意义却大话时局的烂书。安小男误打误撞成了我的读者,并且找到了我,要与我讨论中国的出路和道德问题。我拒绝了很多次,他仍穷追不舍,为防止自己拼凑的言论耽误他,我向他推荐了许多名篇佳作。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不仅将那些连我都没有读完的书全都钻研透了,而且向学校提出了转入历史系的申请。
学院老师们在对安小男进行考核之后,纷纷对他的去向表示出热情,两个学院甚至为他转戏的事情开展了现场考核,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安小男开口就将历史系的泰斗问得愣住了。“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历史学是否能对道德问题有积极作用?”安小楠最关心的问题,被教授的一句“历史有时不用太去深究”一笔带过。安小男彻底失望了,他期望历史学能够解答他的疑惑,但事实证明,不能。于是转系的事情在他大骂历史系教授未尽职责等等之类的闹剧中结束了。他最终没有转专业,也没有再向我说起历史学以及有关道德的话题。
李牧光与安小男的交集从李牧光的美国入学论文开始,我是这件事情唯一的知情人,大学毕业之际,我和室友们都在准备就业,而李牧光那个四年之中都在瞌睡的摆烂室友,突然醒了过来。他的父母花钱给他准备出国留学,但入学考核论文成了他的难题,于是他找上了我。我左思右想,想到了安小男对历史系的渊博学识,以及前女友的英语功底,收了李牧光两万块钱,花5000找安小男写论文,又花了5000找前女友翻译成了英文,自己白赚一万块。李牧光的论文就这样搞定了,而他和安小男之间最初的交集也就这样开始了。
因为写论文的事,李牧光对我一直很感激,并且此后与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出国之后时常与我联系,每次回国都找我到处玩,似乎大学期间冷淡的人际关系中,我成了他唯一的例外。
我毕业后一直在拍片子,在一次寻找素材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安小男,并且开始与他有所交集。这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安小男住在大学附近,充当枪手过活。虽然他的能力出众,但被发现之后,这条生路也将被阻断。也正在此时,李牧光回国了。
他告知我想要在国内发展业务,于是趁着机会,我想到让李目光给安小南谋个差事。李牧光在我和安小男的再三请求下,终于给了安小男一个远程仓管的职位,而安小男也因此摆脱了生存困境。我以为我解决了安小男的生活难题,也给了李牧光一个得力干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高兴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转折来得太突然了,安小男通过仓库的监控偶然发现了李牧光做玩具生意发财的秘密,于是关于道德的思考又占据了安小男的头脑,他找到了李牧光转移资产的证据,并告知了我。在告发李牧光与安心做事之间,安小男产生了巨大的选择困难,虽然我用现实状况劝住了安小男,李牧光也没有因此解雇他,但揭发李牧光的念头在安小男心中埋下了种子。
此后安小男更加勤恳的工作,李牧光也没有因此事再做文章,当我以为安小男已经向现实妥协时,他失踪了,从我和李牧光的世界里永久的消失了。
揭发李牧光家族丑闻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经过调查,李牧光做生意发财的暗黑内幕被证实,他彻底完蛋了,而我再也没有与李牧光产生联系。后来我尝试去找安小男,但他搬了家,在大学附近开了修理店。我从楼下走过的时候,他的母亲从窗户望出来向我微笑,我知道老太太眼睛看不清我,但心中已然明白,安小男永远消失在这世界是最好的结局。像安小男这样的人并不贪图财富,也不在乎名权,只是想要解开幼年时的心结,然后安心过自己的平凡人生。他没有错。
故事戛然而止,李牧光的结局令人大快,这样的结局与《世间已无陈金芳》一文相似,它似乎在告诉读者一种正向的、正直的价值取向,这是作品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无论故事多么跌宕起伏,我们始终相信多行不义必自毙,而正直、善良、勇敢将永远被值得赞扬。
值得说道的还有庄博益的结局,相较而言,文中的“我”更像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状态。没有安小男那么执拗正直,也没有李牧光那么贪婪无耻,而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没有成为资本大鳄,也没有过于拮据,世故的处理着人际关系,圆滑的在这世上走来走去,勤恳工作,结婚生子。
我说他值得说道是指他最后发现李牧光与安小男的利用,却还是选择了谅解。他一直以为李牧光把他当作特殊的好友,因为大学期间的一篇论文,但后来他发现李牧光只不过在利用他。于李牧光的财力而言,在毕业之际找人写论文用于做美国某大学的投名状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但李牧光偏偏找到了我,并且用上了“你我是上下床,是最亲密的兄弟”之类的感情牌,并不是因为我和他有多铁的感情,而仅仅只是他日后用这段关系利用我的计算。如果要找一个足够忠心的利用对象,有什么比让对方拿住自己一点无关紧要的把柄,并且和对方建立情感支撑更好的呢?
李牧光对庄博义的利用在安小男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想让李牧光给安小男谋个差事,李牧光对安小男早有意向,却在“我”三请四求之后才勉强答应,还美其名曰是给我面子。当他被安小男抓住把柄时,第一反应不是如何应对事发后的状况,而是气急败坏的让我看住安小男,甚至不惜因此与我撕破脸。“我”其实并不是李目光的朋友,而仅仅只是他一个比较可靠利用的对象罢了。
安小男对我可说也算不上利用,但他确实借我之手走近了李牧光,并且为复仇而利用了我对他的好心与善意。但与李牧光不同的是,安小楠从未想过伤害我,也没有做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他甚至有意将我排除在事件之外,没有让最后的事件对我产生任何影响。
安小南是个平凡而又正直的人,但他的良善正直中又带了些偏执,李目光不过是一个混蛋而已,而“我”是故事中最像普通人的人,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在文化圈里,“我”和女助理发生关系,接受肉体交易,干着潜规则的事,但又在努力的拍有积极意义的片子;在社会中,“我”世故圆滑,行走于名利场,但也取财有道,心怀善念。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灰色调的人物,当然,在《地球之眼》一文中,“我”的存在显然不如安小男、李牧光两个人物有特色,性格鲜明的安小男和李牧光一下子将目光全都吸引住了,“我”只起到了助推、连接、补线的作用,文章的主旨意蕴仍由其余两个人物来表现。
读完《世间已无陈金芳》,我对石一枫的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他的作品是极具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也时常让人感到害怕,因为故事中的现实反映实在过于赤裸,让人时常有刺痛心脏的感觉。他作品中的反面人物有一种区别于其他作品中反面人物的特点,那就是“不被批判”,无论是陈金芳还是李牧光,无疑都不是什么值得大力推举,大声赞颂的人物,但同样也无法去批判他们,他们纵有负面的一面,但作者并未唾弃,反而在故事情节中对他们客观地进行了人物塑造。
陈金芳悲惨的学生时代,李牧光过于优越,但又没有选择的留学生涯。我们无法想象陈金芳是如何一步步成为陈予倩的,同样也无法想象,那样环境中长大的李牧光接受的教育是怎样的?在美国孤身漂泊时,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生活?所以纵无法对其怀抱同情,亦无法对其进行批判,这是作者在创作这两个人物时最高明之处。
行文至此,书的读后感已至尾声,写这一文并不是想要表达什么思想主张,更无意讨论人物角色之对错善恶,也无意对作者的创作指手画脚,仅仅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故事,一个值得品读的故事分享出来。
如果此文能够让更多人对此书产生阅读兴趣,将是我之荣幸。如果读过此书的朋友愿与我分享自己的读后体验,我将不胜欣喜。
至此,我仅仅只读了石一枫此书,如若日后有机会,定会拜读其剩余作品。到那时或又会再做一文,关于他作品中诸多人物的合集。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愿景,是否会读,何时再读,读了是否会写,何年再写?皆无定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