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什么意思呢?
一项事物的存在必须借由其对立面的存在,才能存在。
有点拗口,打几个比方说:如果没有“冷”的体验就不会有“热”的感受;没有“矮子”就不会有“高个”;没有“黑暗”,“光明”也无法成为“光明”;同理,没有“邪恶”,就不会有“善良”这个概念……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心经》
“空中”才“无色”呢!
而物质世界的表相是在两极中显化出来的,真理就居住在矛盾之中。
尧的简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一概念,必须借由他儿子丹朱的奢侈,“天下是老子的天下”这一概念,才能体现出来。
当然啦,我不会给这帮十岁左右的小家伙们讲这些比较深奥的东西,目前适合他们理解的是下面这个道理:
【 尧的“利他” vs 丹朱的“利己”】
“你们做过哪些利益自己的事情?”
“你们做过哪些利益他人的事情?”
“做利益他人的事情的时候希望得到回报吗?”
“分享自己东西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吗?”
“做哪些事情既能利他又能利己?”
“如何在自私和分享之间得到平衡?”
所以呢…如果你是老师的话,你会听到孩子们很有意思的回答喔,我比较懒,也比较健忘,就不在这里列举了。
继续说成人话题,小盆友奏凯~
【“出世” vs “入世”】
尧是个“出世”之人,他不贪恋荣华富贵,不执着功名利禄。他的儿子丹朱则是一个“入世”之人,他拼命索取一切,当尧不将帝位传与他时,不惜伙同南方部落叛变,将黎民百姓引入战火之中,只为自己能继续不停地索取,占有……
从表面上看“出世”与“入世”是这样的,很鲜明的例子对吧?but……
真正的“入世”是“出世”的,真正的“出世”是“入世”的。
这句话如果要说明,会说很久,而且口舌耗尽后,我说的还不一定准确,有时候啊,这文字还真是有局限性,所以有句话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呢?不过有句话可以很好的为此作注:
小隐隐于野;
中隐隐于市;
大隐隐于朝。
大德们隐身于朝廷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周旋于各种势力,匡扶天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
王阳明由此牵出【尧的故事】中的第二个故事,《许由洗耳》:
大家都知道尧后来是把天下禅让给了舜,但是在此之前,尧想把帝位让给一位叫许由的人。但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弄脏这清溪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许由是真隐士还是假隐士呢?
我们先来看看隐士的定义:
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
许由有才华,名声在外,却拒绝尧的禅位,并以为耻,要用水洗耳朵才行。(傲娇界的祖师爷)从这一点来看,的确是个隐士啊!但巢父的一番话说的也有道理:你不想出名,你跑出去招摇干嘛?你如果真不想让人所知,你干嘛和人交往接触呢?你的才华学识干嘛要展露出来呢?
但我要替许由说一句了
长得帅难道是我的错吗?
……所以, 这个《许由洗耳》的故事,自古以来便是有很多争论,我也只能用一个故事去为这个故事注解…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桥上游玩。庄子:“这鱼儿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怎么会搞清楚别人呢?
与其花时间琢磨别人,不如花时间琢磨自己。
—— 吴鹏于“中秋节庆宿醉之后”
2018.9.23
第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