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影评中遇见佛光万丈

影评中遇见佛光万丈

作者: 平凡女子liz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08:23 被阅读0次

“佛说,一沙一世界,一部电影就像一段微型人生。短暂的浮世光影,是我们省思生命的媒介。看电影,不能只用眼看表面的视觉效果,更要用心体味内里的真意。一部部电影,将你我无法体验的人世百态一一呈现。“

摘自《电影不散场》简介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正式去看一本关于影评的书籍。以前看影评,都是在媒体上差不多的看过去,看完了也是把它当材料一般阅读过去,没啥特别的感觉。其实自己本身也有看电影的喜好,特别是一些比较经典的好片,还是会专门跑去影院看。看完了有时候自己也会写下一些观后感,但是自己知道,我写的东西太过于随性,仿佛那一秒钟来的是什么感觉就写什么,并没有什么严谨的构思和布局。所写的所感所悟,也只是自己这些年来的成长阅历带来的直观感受,深沉的东西自己好像思考得比较少。导演的真实的意图了解得并不多,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太过于肤浅了。

应该说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影评这样的题材,知道在写一篇影评的时候该怎么去分配自己的内容,思考的层面如何层层递进,而不单单是从表面的感觉上重复同一个内容。

这本书中选取了作者的二十八篇影评来展示,出版的时间是2014年,选的电影虽然年代不久远,但是距离现在应该是有些时间了。有些电影之前有看过,但是在这本书的电影中,大部分的电影是自己不曾涉猎的。每一部电影的影评作者首先都会先对内容有一个简单的描述,之后对于电影中的亮点之处作者会详加以点评,有的还会结合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等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之后再引申到更高的思想层次。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信佛之人,所以在思想层面,出现了很多佛家的思想和禅语,以及由此得来的所感所悟。

在思想升华方面,作者在电影中领悟到了一些佛学的精髓,在这本书的安排中也是层层递进的。先从人本身说起,从一个人的佛性觉悟开始,再到他的处世,最后再到整个世界,仿佛在书中遇见佛光万丈。

在《盗梦空间》的影评中,作者提到“该如何让浮躁忙乱又‘执有’的心智,静下来启动这人人本具有的佛性?”然后作者也给出了解答:真正的关键就在于“训练有素”的心智。而佛家的入门训练就是修行打坐,令人由静入定而生慧。

在《入殓师》中又再次提到“当细节的追求成为本能,形与神合一,所有的动作即已脱去外相皮骨表演,进入内在的领域。三者都是从纷乱中去芜并整理出最终的和谐。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动作都无比的专注,才能让和谐不堕死寂,转化成充满能量的‘静’与‘定’。”

关于修行,从哪里开始呢?作者在《阿凡达》的影评中提到“百千法门同归方寸,灵性提升只有一条路。往内往内,一路往内,不断往内观照。”

之后在《通天塔》中,作者又提到“一个小小的念头,累计成一个宇宙。每一个幽微的变化,都如多米诺效应般,带来不可思议的转变。倾听与深观,将使我们更明白存在的道理,并醒悟此世的功课。”

而一路修行下来,何时才能有所悟呢?在《和平战士》中,作者提到“何谓开悟?当下安住,当下安乐,内在与外境均是合一的状态。”

很多时候,人的内心总是无法安心,为什么会这样子?作者在《朱莉与朱莉娅》中告诉众生“压力通常来对身外事物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也提到“人类不识法界无常的本质,苦苦抓取,想要控制,及被控制。”

既然如此,又该怎么做呢?在《音乐人生》中,作者提到“只有深沉的虚怀若谷,才能让出世的才气持续散发光芒,唯有清澈的眼光才能看清世间问题,了解疑问自有因缘与因果,法界的一切现象只是如此如实的展现。”

……

看这本书的时候,看的其实不仅仅是影评,更是对佛法的普及。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固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这些又恰巧不会轻易改变。就像一群人看同一部电影,各有各的感觉。这本书其实也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角度,一个评说电影的角度。就像很多人现在去影院之前,都是先上豆瓣搜一下要去看的电影的评分,然后再决定去不去看。其实,豆瓣搜分也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评价的角度。不管你的看法如何,在一些经典的电影看完后有所悟即可,因为有所悟,才会触动心弦;因为触动心弦,所以引发思考;因为有了思考,所以思想才会碰撞出更过的火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中遇见佛光万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di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