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习俗有蒸馒头、去打酒、上坟祭祖上大供等。我们继续为您带来春节系列民俗解读——大年三十也有不存在的时候。
在我们的印象中,除夕就应该是大年三十,这两个词语似乎密不可分。但在有些年份里,大年三十是不存在的,除夕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九。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晚上,也就是大年初一前夜。翻开农历日历,你会发现有些年份的腊月二十九后面紧跟的便是春节,竟然没有我们常说的大年三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还是要从历法的规则上讲起。
我国的历法一共分为3种,分别是:阴历、阳历、阴阳历。其中阴历被称为月亮历,是按照月亮的月相来推算的历法,我们平时所说的回历就是阴历的一种,它一个月的时间约等于月相的更替周期29.53天。而阳历被称作太阳历,是指按照太阳运行规律安排的历法,比如中国的公历,它的一年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约有365.24天。
在一年中,一个月没有30天在农历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现行的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的运行天文数据安排的,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的明亮部分,这被称之为“朔”。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就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所以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每个月天数不同的现象。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就会没有大年三十了,腊月二十九便取代了它的位置。
上一次没有大年三十的情况出现在2016年,可能很多朋友都有印象。下一次距离我们最近的这种现象,出现在2022年,那一年的1月31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也是那一年的除夕。今天也是腊月二十九,但并非除夕,明天我们将迎来农历的最后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