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特色发展就是模仿,无论走到哪座城市都没有一种陌生感因为它们都长得太像了。相同和谁相同照搬欧美,自己的文化呢丢之弃之更可恶者大肆破坏,这是城市规划者的思想超前还是一种思想的懒惰,或是一种怕犯错的官气,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这样就没错这样就不会犯错。也许这就是政府的用人之错。
同质化城市少了自然气息
曾经在法国留学的杨女士在给本报的邮件中讲述了巴黎的一处景致。“巴黎有一个拉·维莱特公园,它有10个象征电影片断的主题花园,这也是公园中最有趣和吸引人的地方,不同的主题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杨女士说,这座公园成为了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是一座“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新型城市公园,也成为很多巴黎人和外地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地方。
“我觉得这座公园在设计上并没有局限于对传统园林的模仿,而是将传统的造园要素及手法加以解析、概括、抽象、引伸的再创造,从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刘女士说,她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城市中有这么一个具有特色的地方会给生活在这里的人带来更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每个市民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充满了艺术气息和自然气息,可城市的同质化恰恰让城市缺少了这些东西。”
城市应多些创意与灵气
“应该说很多城市都想做出自己的特色,但是在追求特色的路上,又过于关注所谓的国际化、现代化,结果就是让城市建设趋同。”市民王先生说,大家之所以觉得欧洲城市有特色,正是因为这些城市重视对城市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无论是花车巡游,还是城市庆典,抑或是保留下来的百年建筑,正是这些东西把一座城市的历史和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王先生说,中国很多城市在建设中太关注现代化,将城市曾经的历史和特色湮没于大拆大建中了。
“我觉得城市的特色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更应该体现在人上,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随时进行创作,让每一个创意都能有展示的舞台。”市民刘先生说,国外的很多城市随处可见各种创意作品,让人流连忘返,也会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生气。现在很多城市追求创意只是为了发展产业,很多地方创意只是在特定的园区或是一个小圈子里,而没有使市民真正参与创意城市的建设并共享其成果,“想让城市形成自己的特色,把创意展现出来,让它生活化是很重要的。”
城市发展滞后于人们的需求
“无论是对PM2.5的关注,对城市同质化的讨论,还是石家庄树洞画在全国掀起的热潮,其实质反映的是人们对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向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邓辉说,中国现在正经历着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转型,人们对城市的功能和居住标准出现了很多新的要求,而城市目前的改造和发展滞后于人们的需求,这才引起了大家对城市话题的关注与热议。
“我们的城市最初规划时,是以方便工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更关注在城市中生活的质量。”邓辉说,中国城市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其实很多西方国家都曾经经历过,像美国搞的“美丽城市”运动,为城市的建筑增添色彩,以及英国进行的“花园城市”运动,提倡城市生活与田园生活相融合,这都是城市在向后工业时代发展时,市民对城市提出的要求。
特色城市要走创意之路
“同质化的城市建设不仅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缺乏集体归属感,也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长松认为,建设创意城市是一个重要方向,从国外一些城市的发展来看,创意城市建设在发掘城市生命力、重塑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王长松说,无论是英国的绿色公交站亭,日本的动漫造型轻轨还是新加坡的领养公园计划,都向人民展示了创意给城市带来的改变。这样的创意也让城市的形象变得非常鲜明,是激发创意产业出现的土壤。
邓辉认为,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需要的是从历史出发,找到合适的路径,欧洲和北美城市特色的形成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但中外有别,照搬西方的理念是行不通的。中国城市在发展特色的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借鉴对方的思路,而不是原样照搬。
城市应关注年轻人需求
“从树洞画的走红不难看出,一个女孩的创意行为,就可以为久久沉寂的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引来全市人民的欣赏,由此可见创意城市的魅力所在,也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趋势,那就是要给市民更多的创意栖息空间。”王长松说,真正的创意城市应该更多的是包容与和谐,一方面创意精英和市民都能参与到创意城市建设活动中来,另一方面要使得所有阶层不仅参与更能享受创意。
“现在人们对城市同质化的讨论也给城市的规划者们提了个醒,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要更多地关注年轻人的思想和需求。”邓辉说,城市最终是要为居住在其中的人服务的,树洞画的走红也代表了年轻一代对城市发展的向往,“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可能只是在城市出现这些不协调的时候才会发现问题,而对于城市的规划者来说,他们应该走在普通人的前边,通过对城市发展脉络的把握,通过对其他城市发展经历的借鉴,让城市的规划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