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我都过得有点浑浑噩噩,早上自然醒,白天随心所欲,到晚上11点左右开始洗漱,准备上床睡觉。可是躺在床上,有时能安心睡着,有时候却玩着手机到凌晨晕乎乎地睡去,真是悠哉悠哉啊!
今天下午,也是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听着视频中的讲解声音,忽然感觉的很饿了,才发觉再不去食堂就赶不上饭点了。于是立马放下手机,准备再去食堂的路上放空一下大脑,回想一下,自己现在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最近去学习的生涯规划又是为什么?到底学会了什么?
这些问题,如果仔细去想,旁人可能会觉得自己闲的蛋疼,还带着淡淡的嘲讽味道对我微笑。但是我还是要去想一想,思索一下当前的自己是如何走到现在的样子的。
等待自己点的香辣肉丝炒粉的时间,我闭目养神,静静坐在食堂的塑胶椅子上,微后仰靠在椅背上。想想,应该是之前自己并不清楚地明白读研的目标与意义,所以恍恍惚惚在学校这安逸的象牙塔里过了三四年光景。直到最近,才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前的读博状态与当初自己所想象的情景差别过大,才慢慢想要跳脱当前的不满意状态。
有位老先生说过,人当前的状态是由之前的20年决定的,也就是说,如今二十有六的自己,是过去20年的时光堆筑而成的。
分阶段来说,高中以前自己是为了不让家里失望,让自己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而努力上课、考试并考上了一个985高校的相对热门的能够稳定就业的专业,也同时为自己高等教育阶段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那么上大学以来,自己四年本科、四年研究生更多铸就了当前的自己研究生状态。
回想当初本科毕业的时候,只是不想那么早进社会去工作,所以选择了读研,保研失利后,悬崖勒马般即使调整考验状态,打了一个录取擦边球,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怀着对科研的憧憬开始了条件相对艰苦的重复试验,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学生工作,让自己度过了一年半的充实硕士研究生生活。在顺利通过硕博连读考核之后,我一下子还没能完全适应读博的状态改变,等回过神来,博士生涯已过了两年。
有一句话叫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现在想到的却是,一直躲来躲去不想面对的,终将会不期然而至地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无法躲避地去面对。我总结成一句话——“逃不过的就是人生”。
去年12月份,我去北京参加过一次名为“未来”的做自己主题论坛。从那之后正式开始接触生涯规划和生涯咨询方面的认知,也逐渐明白,原来是自己缺乏规划才逐步走到了当前的状态。
古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抵就是在说我这样的情形吧!
中午,可爸妈视频的过程中,老妈一如既往地唠唠叨叨说着琐事,我耐心地笑着,静静地听着;老爸也语重心长地提醒我,别太着急了,人生暂时没有终点,只能默默前行,他相信自己的儿子能够迎难而上,做出他自己该有的样子来!
我真心感激这一路走来我在转角处不期然而遇见的一个个有趣的灵魂,他们告诉我可以做我们自己,即使有痛苦、有快乐,有着多味杂陈,但也不能改变自己既有的人生轨迹!
如果不乐意当前的状态了,就开始转变观念,改善习惯,给未来的自己多一点如意的元素,少一点不自在。当下就可以开始,积跬步以至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