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作者: 浅安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16:58 被阅读12次
图片来自花瓣网

1、爱情

“爱情跟性欲一胞双生,性欲并非爱的基本,爱情也不是性欲的升华。”

爱与性,可以说关系密切,由爱到性,是很自然的过程。

爱与性,也可以说没有关系,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取暖,多不胜数又无可厚非。

以前觉得爱情的世界里,非黑即白,除了爱与不爱,便没有其他可能。后来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

以前觉得只要足够爱,就能够在一起。后来发现两个人要在一起,有时候仅仅靠爱是不足够的。

图片来自花瓣网

2、友情

“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

曾经无话不说,如今只是静静地躺在好友列表里,不曾私聊,连群聊都很少。

曾经信誓旦旦,约定好每年要聚一次,到后来两三年匆匆见过一面也算是难得。

是的,我们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去想念对方,更别说是特地去对方的城市见上一面。

只是,我想知道,你们会不会偶尔想起我?会不会偶尔想听听我的声音?或者偶尔好奇一下,现在的我是否和上一次见面时候的我有所不同?

这些,我无从得知。我确定的是,我会偶尔想起你们。

想起一起奔跑在去操场的路上,费劲地合力抬着一满桶的热水,踩着上课铃声跑进教室,悠闲地逛着学校书店和精品店,坐在教室后排一起嗨歌,站在教室外的阳台上指点江山,寝室熄了灯之后又哭又笑地开卧谈会......

朋友们,我已经攒够了思念,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图片来自花瓣网

3、亲情

“远别虽非等于暂死,至少变得陌生。回家只像半生的东西回锅,要煮一会才会熟。”

基本从上大学开始,我回家的频率稳定在一年两到三次。每年的国庆节和春节,基本确定为回家的节日。而上半年的清明节或者五一劳动节,看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回家。

一年两次到三次的回家频率,让我每次回到家里,会有一丝丝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每一次回去,家里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我需要去适应。所以每次我回家第一件事是先静坐一会或者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晃悠一圈,等自己的身心都回归和熟悉之后,再去做其他的事。

我是一个感性且恋家的人,却又是一个习惯别离的人。

每一次回家,总会激动几天,想到调皮的弟弟,慈祥的奶奶,明亮的房子,泥泞的小路,我都充满了期待,希望早一点再早一点回到家里。等到了家,就像吃了定心丸,觉得踏实而安稳。这也许就是家的魔力。

每一次离家,心里不会觉得很悲伤或者不舍。因为我知道,我还会回来。

相关文章

  • 《围城》 读后感

    《围城》 读后感...

  • 读书感受:妙语连篇的“浮世绘”——《围城》读后感

    妙语连篇的“浮世绘” ——《围城》读后感 蔡听...

  • 四月的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围城》这本书给我的代入感特别强,我觉得我在一些方面和方鸿渐是极其类似的,...

  • 10.29 读书笔记

    二读《围城》读后感 因为之前第一遍读的太囫囵吞枣,这次又细读了一遍,现在我来仔细瞎扯下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 围城...

  • ——《围城》读后感 我们在时代的围城里过着平庸无奇的生活,我们在平庸无奇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囿于自己的身份,因为我们...

  • 《围城》的那一场没有风花雪月的故事

    最近拜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总是觉得应该写个读后感,有好多话要说。 “围城”是方鸿渐他们去往三闾大学途中谈...

  • 《围城》 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2016年5月2日晚,柔风细雨,冷暖适中,我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花了8天业余时间,有点如释重负...

  • 《围城》方鸿渐对中的封建教条如此厌恶,为什么却不能摆脱家庭

    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读后感《围城》钱钟书 大部分人在读《围城》之前,都有听闻过“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 《围城》和《皮囊》的读后感

    《一》围城读后感: 钱先生的高明之处你不得不佩服。读完围城,他深厚的学识和犀利幽默的文笔一下就能扎进你的血液里。 ...

  • 《围城》

    读围城,水平有限,写不出来读后感,只能摘抄一些自己感触很深的话 围城节选 1.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围城》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go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