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大白话:“富人不断增加资产,穷人不断增加负债”
说一个,我感觉略需要警惕的事吧。
一
最近,问几个刚入职场的年轻朋友,她们花呗额度有多少。
不问不知道,问了结果后,还挺惊讶的——
人人都有三五万的花呗额度。
我也有近几万的额度。但我原本以为我已经挺高的了,本想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她们讲:
好好积累信用、你们额度也会升上去哦。
得了。
大伙不比我低,甚至比我还高。
这还只是花呗。
/再加上借呗、京东的白条、微信的微粒贷等等。
二十多岁的朋友,甚至能凑出十万的额度来。
当然,我问询的样本量太小,大家的额度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或者说,可能我网购比她们少?所以马爸爸愿意借给我的钱比较少?
大家也可留言说说自己额度有多少。
但大家有没有认真观察到一个现象。
现在各种信用及贷款,给年轻人的授信——
真挺猛的。

二、而另一方面。
因为这场大流行病,现在不少人的收入受到冲击蛮严重。
我有个重庆的同学,在旅行社上班。
大家知道,旅行行当受疫情影响挺大。朋友的公司在疫情期间,按重庆市最低标准的70%发工资。
重庆最低工资1800。再70%,就只有1200块了。
倒是没失业。但上班领这些钱,堪比救济金。基本生活压力都很大了。
我周末正好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在中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公司大约有近千号人。
他淡定地说起自己公司——接下来的两个月,全员都按半薪来领钱了。很多同事都心生不快,但只能承受。要不然,还能在现在这个时期离职么?…
我原来觉得,像裁员、停薪,或发一半的薪水,这现象还没那么普及。大连整个2月份会有3.5人次的失业金发放,也能代表一些问题!

三
写到这里,可能大家并没明白——
我前面说的“要警惕的现象”是啥。
其实是说——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的负债率,会出现陡然的上升。
一方面,有一波人收入受到了冲击;
而一方面,花呗、借呗们触手可得,给大家提供了便利的负债工具。
其实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总体负债率上升本就不可避免。
这是在很多国家都有过的现象。
但这个上升一般是“温水煮青蛙”。
它是一条平缓上升的曲线,可能十年时间,总体负债也就上升10%。
身处其中,我们是没多少痛感的。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病,改变了许多事物的原有轨迹。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会使得负债率这条平缓上升的曲线,突然向上跳涨起来。
许多人会说——我这不也没得选么。我难道愿意欠一屁股债么?
有道理。
但,人生这个财富游戏里,谁也不想在资产上比他人差出一截来呀。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过一句大白话:
富人不断增加资产,穷人不断增加负债。
大概就是,现正在广泛发生的事儿吧…

四
扯了这么多,可能谈得有点凌乱。
也是自己一些突如其来的联想。
我总结下吧——
在现在这个时候,严格一点的财务纪律,还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
1)尽量控制住负债
毕竟当别人都在后退时,你就是停着不动,也就是在进步了。
我有个感受越发明显:
以前谈起中国人,大家都说只会傻傻存钱,不会发挥资金价值。
但很可能往后:
不用说存钱,你只要控制好自己的负债,即使躺着,可能也会超过了很多同辈。
俗称躺赢。
2)聪明消费
我其实也不愿意为了省钱,拼命压榨自己。
但在基本的日常花销上,尽量聪明一点。
周末正好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些网友分享的省钱妙招:
稍微贴几条——

还挺有意思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以后,也想去挖掘一下、分享一些聪明消费的线索。
ps.这次的流行病,对人的影响或许并不短暂。
想起我高中时候的班主任,她总是恨铁不成钢——你们啊,太不懂事了。回头来看,你高中的这几年,可能会深刻影响你之后的一辈子。
今天说起来——
新冠,会是许多人理财的一个分水岭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