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作者: 16汉教1班翁雪萍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7:13 被阅读12次

        作为福州名满天下的文化名片之一,三坊七巷历来都是外地游客趋之若鹜之地,就像铜锣古巷之于北京,回民巷之于西安。这里钟灵毓秀,人才济济,让这条古街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很难说是古街造就了一方才俊,还是这些英才成就了古街的赫赫声名。游客大多走马观花,少有人认认真真地去了解脚踏着的这一方土地和这一块石砖背后的故事,而那些镌刻在石柱石碑上,被充当背景板的那一幅幅妙趣横生,充满文化底蕴的对联更是少有人问津。南后街牌坊高大状阔,是这条古街的标志性建筑,刻在花岗岩上的白底鎏金题字,配上雕花墙裙,古韵古香。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前前后后共有四幅楹联。面朝杨桥路这面,中间一对是由郭道鉴撰联、省书协主席陈奋武书写(字体为行草)的:“仁里拂春风,且看锦肆绵延,琼楼轮奂。广衢萦古韵,共赏书香浓郁,雅乐悠扬”。这副对联是说整条街都是店铺,附近高楼壮美。旁边一对是柯云翰书写(字体为行草)的:“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该楹联取材自清朝末年举人王国瑞诗中句子。这位广州诗人所描述的是南后街作为福州古籍书店的集中地,许多古书铺出卖书籍和历代名人字画,。用琉璃厂类比南后街,表现二者都是当地和外地名流学者经常光顾留连的地方。长期的文化润泽、积淀,让这条古街的书香一直能够绵延到现在。牌坊的反面还有当今知名学者、书法家陈章汉、赵玉林、郭道鉴、柯云瀚等联手创作的另外两副楹联:“文事重名区,记曾笔走他州,书藏旧肆。人情欢盛世,看又灯迎元夜,塔展中秋”。描绘了这里人才辈出,文人乐于分享书籍,后两句则是点出当地元宵中秋的民风民俗,雅俗兼具。“城开闽越,源溯昙山,听浩歌一路。凤翥江南,龙腾海左,驰俊彩九州。”这两句则用三坊七巷所处地理位置作对,表现其环境面貌的优越性。

        郎官坊牌坊是门牌样式,上书“课学秋灯,书声喧里巷。温诗春酒,豪语动枌榆。”从画面声音两个维度作对,举例春秋两季巷中不同的场景。末句中的“枌榆”原指故乡,这里可理解为,学子们的这种豪气,足以令乡里的父老震动。透过对联,彷佛可以看见学子们寒窗苦读,饮酒斗诗,可以听见琅琅书声,挥斥方遒。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塔巷石牌坊门柱上刻林山撰、傅永强书的(字体为篆书):“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这里用典,分别指陈氏享誉全国的“六子科甲”以及清代翰林、林星章的旧居“二梅书屋”。“理学”与“修文”对仗,指做学问、修文学。“烛”作照亮解释。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黄巷石牌坊上书卢为峰撰、蒋平畴书的(字体为行书):“科甲蝉联,海峤人文罗福地。声名鹊起,榕垣才望奋清时。”联中“科甲蝉联”指连年科举高中, “海峤”指海边多山,代指福建。“榕垣”释为福州城,“清时”意指当代。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安民巷石该牌坊有抱鼓石,中匾刻坊名。门柱上有翁绳馨撰、余险峰书的 9 言(字体为行草):“驿馆驻车,枕戈同卫国。省垣揽辔,张榜且安民。”下联引用了黄巢路过此地时,约束兵马、张榜安民的典故。这里的“辔”,是指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揽是拉的意思。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宫巷石牌坊该牌坊有亭盖,抱鼓石,中匾刻坊名。柱上有丘幼宣撰、吴乃光书的 12 言(字体为行书):“紫极祀三清,仙家日月超凡俗。吴兴遗甲第,船政风云耀简编。”前一句,“紫极”指巷中的紫极宫,“三清”代指道教。后一句, “吴兴”是沈葆桢的故乡,“简编”是历史的意思。清代福州著名官员沈葆桢曾世居于此。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衣锦坊的水榭戏台曾经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欢笑和泪水,它曾经演绎了多少历史故事、再现了多少人的一生。门外的对联成为了它过往的生命的生动、全面而又深入的高度概括:“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河山,古往今来顷刻间演遍千秋世事”。过去的时候,在这一方小小的戏台上,演员在举手投足间,在深情唱腔中,借助着乐器的演奏,把故事一一呈现,将广阔天地里、漫漫时光中发生的故事都集中在这方圆之地,演绎得淋漓尽致。

    早在 2006 年,楹联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代,楹联几乎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国学家南怀瑾就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不少清代文学史学者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国师苑外的对联书有“坊载儒风巷载春,州涵福气街涵古。”这些年代悠久的建筑赋予这些楹联历史的底蕴,同样的这些文采斐然的方块汉字组合又增添了建筑的文化内涵。三坊七巷坐拥“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名,依附着这些街巷而生的楹联不但是华丽的装饰,也是这条古街文化精神的印证。

相关文章

  •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作为福州名满天下的文化名片之一,三坊七巷历来都是外地游客趋之若鹜之地,就像铜锣古巷之于北京,回民巷之于西安...

  • 一把牛角梳

    走进三坊七巷,考察它的城市里坊制度和古建筑群,追寻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

  • 游三坊七巷

    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若谈起福州的著名景点,就必须提一提三坊七巷了。 三坊七巷是由衣锦坊、文儒坊、光...

  • 福州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约40公顷。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 ...

  • 五律 ● 踏访三坊七巷 ‖ 梅森

    位于福州老城区的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 福州-有福之州(下)—福建篇(2)

    3、三坊七巷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它是福州的历...

  • 漫行 三坊七巷

    探访有福之州,漫游三坊七巷,寻找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想象中的三坊七巷和成都宽窄巷子一样,无非青石白墙黛瓦的...

  • 探访三坊七巷楹联里的文化密码

    春节临近,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里一派喜庆氛围。南后街的董执谊故居门前,大红的春联十分醒目:“美景躬逢鸟语花香境,良辰共...

  • 《手迹·足印-2》

    《手迹·足印-2》 手迹:流风遗迹三坊寻;绿柳黄莺七巷鸣。 足印:福州榕城三坊七巷

  • 三坊七巷半日游 045篇

    一、三坊七巷的物 作为福建人的厦门人,作为经常到福州出差的厦门人,昨天是我第一次游览三坊七巷。这次三坊七巷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l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