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坊七巷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它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街区位于福州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由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鼎盛在明清至民国,古老坊巷格局至今保留基本完整,享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馆”美称,已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来福州者必去三坊七巷,我是下午去的,到达后首先拍下到此一游照,顺街向前游。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就是福州贵族官绅、富豪、文人的居住地。林则徐、沈葆祯(清朝首任船政大臣)、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三坊七巷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郞官巷、黄巷、塔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吉庇巷、杨桥巷、光禄坊在上个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扩建为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街区内,石板铺地,白墙瓦屋,布局严谨;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精雕细刻,台阶、门框等随处可见丰富图案雕饰及精巧石刻,难怪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衣锦坊是“三坊”中第一坊,该坊曾有清嘉庆时进士郑某人在此居住。衣锦坊水榭戏台极具特色,戏台下建有清水池塘,在此看戏,水清、风清、音清,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唯一保存至今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为“三坊”中第二坊,清末代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居住在此。


光禄坊是“三坊”中第三坊,上个世纪80年代因道路改造扩建为马路,后又将地面重新用石板铺设,恢复以往。著名作家郁达夫,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等文人、名人出自此坊。

坊内吟台。(下载):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上个世纪30年代被扩建为马路,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牌坊交叉处,有一林姓大宅,这就是广州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居住在这里,【我的故乡】一文,冰心对故居有生动描述,这大概是冰心老人对老屋的眷念与回忆吧。巷道扩为马路后,这座一院两名人故居有相当部分被保留下来。





郞官巷到啦,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严复(天演论)故居就在巷内,坊柱上对联是: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我细看了里面的说明及图片,严复居所在当时很时尚。




严复故居斜对面,有座福州旧城内仅存的天后宫(祭祀天后妈祖之地),目前建筑为清代重修,保存至今。


黄巷因唐末黄巢起义军入福州时命兵士过黄巷“灭烛而过” ,勿扰其家,使黄巷名声大振,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集居地。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是一条由北向南商贾云集的休闲文化商业街,街东侧是七巷,西侧是三坊。参观三坊七巷,正好顺便游南后街。






南后街西侧有一栋不被游客注意的重要历史保护区,即董执谊故居(未开放)。这是末代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买下送给董先生的。董执谊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修订、刊行了【闽都别记】。

“林则徐纪念馆”(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林则徐祠堂,二是生平事迹展馆。林则徐一生为国为民做了很多事,特别是虎门销烟和在新疆兴修水利,永载史册。纪念馆门柱上的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一生的真实写照。


三坊七巷,是一条让人们对过去沉醉的历史文化街区,再见啦!

4、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离三坊七巷不远,有1700多年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称为“福建园林明珠”,因在福州城西边,所以称西湖公园。1828年,林则徐曾为湖岸砌石、重修公园;1914年正式辟为公园。西湖公园现在的规模是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扩建的结果,公园免收门票,现已成为福州人民休闲娱乐、度假游玩的好去处,又是福州旅游的亮点景观,特别是夜景很漂亮。






5、榕城古街
台江区瀛洲路的榕城古街是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又称“榕城美食街”,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福州乃至全福建、全中国及东南亚各国风味美食和特色闽菜,展示了台江历史悠久的美食文化和地方民俗特色。古街多为仿明清风格建筑,常年人群川流不息,是福州最繁华热闹的步行街之一,与重庆古街磁器口类似。





古街南端广场绿化景观和休闲空间很漂亮,给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这里很有文化氛围,雕有多处名人塑像。图3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教授塑像:



站在古街南端广场,边计划去厦门之事,边观赏城市新貌:



(下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