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写的文(指“红楼读写”篇),一直处在“审核”中。搞得我很烦。其次是锁文。锁文尚有申诉之处。可僵尸般审核,上哪去申诉?因此,让我对简书由烦到厌,直有弃之心。卖贝的想法也由此产生。
我写的是“散文”。因散文量大,简书不再人工审核,把此等繁杂的事务交给机器。基本上可以说,是无人管理的状态。机器就是机器,一“卡壳”,就僵在那。是对写作者积极心态的一种打击。锁文的现象,又让写作者感到没有话语自由。不能有一点“逾越”,最好是四平八稳,篇篇歌颂,好像世上根本就没有邪恶。自欺欺人的事,不觉得可笑吗。于是,写得十分小心。对于一个有意写作的人来说,这些“轻视”,让人不快,让人憋屈。
除此之外,卖贝的举动,也是对写作疲软状态的一种放任。与其这样,还不如来点实惠。
以前,我对卖贝换钱,动不动变现,堂而皇之之举,十分不屑。没想到今天,我也成了这样。这似乎是我认识上的改变。那就是写作变现一点也不可耻,甚至是写作的其中一个目的。
最好的生活就是兴趣爱好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一边浪迹天涯,一边赚钱养家。就是这个意思。
这位贝商,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的。加了微信。
钻是不可以直接卖的。要先换成贝才可以卖。换成贝,得需十三周,分周到账。这是简书的限制。很麻烦。干脆,就把现有的贝卖了一大部分。
单价0.061,2500贝,得152.5元。过程很快,也很方便。
当我收到了贝款,又有点舍不得。主要是想到自己写得不容易,有点贱当的感受。就像是不得已,把女儿嫁给一个她不爱的,条件又不好的男人。当然,没有什么好后悔的。既是对心里郁积的不满的一种释放,也是一份经验。
后来,我与朋友聊卖贝的事。聊对买卖贝的看法,对买卖贝跟写作的影响。最后,我们达成一个共识:首要的,还是得写好文章。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卖贝的事。记录与贝商的对话,如下:
我:您买,不会吃亏。只会有利[呲牙]。
贝商:有时候也会亏。
我:这么便宜的贝,再亏的话,简书也就没戏了[呲牙]。
贝商:我买过来马上就卖的。如果我没有卖出去贝价又跌了,我不就是亏了吗?这跟炒股一样的。
我:您又卖给谁?
贝商:需要买贝的人啊。
我:那您在简书的身份定位?我怎样来理解?
贝商:他们都叫我们贝商。
我:您是贝商,我是背痛(开玩笑,戏谑)。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来介绍您:在简书倒腾贝的人。跟股民对应,相当于贝民。是吧?
贝商:差不多。如果你自己去卖的话,不是那么好卖,要卖很久的,有时候贝还没卖出去,贝价就跌了,也是有风险的,而且还要被收两次手续费。
我:懂一点点。就跟做生意差不多。有了您们,省了环节,有点直销的意思,对吧,互利互惠。
贝商:其实也赚不到什么钱,最主要的是卖不出什么贝,买贝的人太少了,有时几天都卖不出去一个贝。
我:听您说,几天也没人来买贝。那个悲惨,让我想起路摊,为了能开张,那种期盼的心情。反应在我们写作者身上,辛苦写出来的文,无人问津。心里发凉发凉的……
贝商:我现在很少买卖了,想好好的写文章,但又不会写,学了好久了还是不会写。
我:说起来,您们像是黄牛似的[呲牙]。
贝商:那要看你怎么个想,怎么看了。对于贝商,对贝有利也有弊吧。有了贝商,买卖都很方便,也能稳定贝价。
我:唉,我也是生简书的气,才卖的。不然,写了三年多,何至于图这点钱[难过]。
贝商:为什么?
这个答案,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