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的第一任同桌工作后辞去公职继续求学,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某高等学府求职成功的经历很是让我佩服,尤其她的研究领域是心理学,让我无来由地对她多了一些崇拜。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几个同学相约见面,同桌正上五年级的大儿子也在场。也许是因为没人理自己感到无聊,男孩子将桌上自己手边的奶茶拨拉来拨拉去,一不小心,奶茶倒了,洒了一桌一地。男孩子有些尴尬,手足无措地站了起来,同桌只是平静地看了儿子一眼,叫了服务员过来收拾残局,而她继续和我们聊天。那一刹那,同桌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来,因为我联想到了自己:假如是我儿子弄翻了奶茶,我虽然不会打骂,但一定会立即批评他的不小心,并且让他收拾的。不禁想:到底是心理学博士,认知就是比我们小学老师的水平高,同桌应该是利用这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方法在对儿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吧,看来,自己还是太沉不住气了。
这件小小的事情一直记在我心里,很多次特别想训儿子时便会想到它,想应该学习同桌的沉住气,让他自省,也觉得这样是有用的。
昨天我们吃饭聊天谈起孩子时,同桌充满了对我的羡慕,直说“你儿子真省心!”我诧异地说:“你儿子不省心吗?”同桌说:“我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这俩不听话的娃啊!每天都恨不得打几顿!”“不会吧,你在我心目中可不是这样的形象啊!”我和她谈起了上面那件事情及我的想法,仍是充满敬佩。
“你错了,大错特错了!你没看出来我当时硬在忍吗?”紧接着同桌给我讲了一件当着客人面打孩子的事件,又补充说,“那天,之所以没动手,是因为除了你,还有其他同学在场啊!”
好吧,偶像就这样轰然倒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