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父亲的影响,非常喜欢西洋古典音乐。小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部日本三洋牌的录音机,买了两盘磁带,一盘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另一盘是肖邦的夜曲。肖邦音乐中的梦幻感是意境浓密,情致万繁,万般迷人的。父亲说,他小时候也是受到了别人的影响。那时候父亲的邻居是一个知识分子,每天隔壁传来悠悠的西洋古典音乐,放的是黑胶片,最多的就是肖邦的夜曲Op9 No2,就是所有电视剧一演到涉及高级酒店或者西餐厅就放的那段钢琴曲。这首曲子似乎代表了品味,高雅,资产阶级文化。一开始我觉得它比起一些世界名曲不是很好听,但是长大了之后越听越有味道,认为那些所谓的世界名曲又显得很俗了....
我自幼骨子里就有种忧伤的悲观的情节,喜欢的音乐和电影都是悲伤的,暗淡的,而且还喜欢下雨天,有种末世情节,多愁善感....现在好像好多了,但是我的欣赏风格和类型还是和同龄人格格不入,我倒是不排除摇滚和流行,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喜欢怀旧和忧伤的古典的安静的感觉,我喜欢法国香颂,美国早期爵士乐,还有南美洲的巴萨诺瓦风格....现在流行的小野丽莎我五年前就买了她所有的专辑CD,她还是今年才在亚洲刚红起来....
上大学时我在网上听到了一个法国女歌手翻唱的法语经典名作玫瑰人生,顿时被那种靡靡之音所吸引,后来找到了那张专辑,感觉每一首歌都很好听,那是一套一共三张专辑叫小酒馆的情歌,封面上的介绍也很吸引人说是在开车的时候千万不要听因为那慵懒微醺的旋律会让你迷醉....因为法国的小酒馆文化和咖啡文化世界闻名,就是打着这张牌子吧,后来还出了许多左岸系列,塞纳河左岸的咖啡店和小酒馆也是令世界游人趋之若鹜的景点。我去西单图书大厦找,图书大厦三楼音响里有一个小格子里卖的都是进口音像,最少也要上百元一张CD,这三张要300多块,那时候我囊中羞涩,就忍了,只是从网上下载放在音乐播放器里。现在呢,能买得起了却又没有当初的那种感觉了,真是奇怪....
新街口有些小店也可以淘到很多打口碟,有一些好的音乐没有版权到中国来,爱情无国界,音乐也无国界,还是通过一些非法的途径走私到了中国。其实很多港台的歌手的成名曲或者是主打歌都是根据很多欧洲的地下音乐改编的,王菲的声音就是学习了一位欧洲女歌手的发音并且改编了她的许多歌曲。
总之,身在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时间段里,我们也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共同享受的,好的音乐,好的电影,好的美食,好的风景....对于音乐来说,那是国际间交流的一种世界语,关于音乐,我们都有自己的所爱,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