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善和《佛陀与佛法》第四章作业

善和《佛陀与佛法》第四章作业

作者: 凡式善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17:20 被阅读0次

    1.什么是缘起法?什么是逆缘起法?答:顺缘起之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无明—>生善恶之行—>生识—>生名色—>生六入—>生触—>生受—>生爱—>生取—>生有—>生诸苦(老、死、忧恼、悲伤、痛苦、绝望等)如此众生的苦生起。 

    逆缘起法:此无故彼无,此减故彼减。缘无明—>减善恶之行—>减识—>减名色—>减六入—>减触—>减受—>减爱—>减取—>减有—>减诸苦(老、死、忧恼、悲伤、痛苦、绝望等)如此众生的苦皆减。

    2.什么是十二缘起?

    请解说十二缘起,每个人不少于5分钟。答:印度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核心理论。又作十二有支、十二因缘。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无明:即无知,对四谛、缘起的道理无知;不了解佛教之根本思想的世界观及人生观。无明的反面,即八正道中的正见。别。如贪欲者是乐的感受,在嗔恚者则是苦的感受。爱:也译为渴爱,意指如渴者求水般激烈的欲求。可分为色爱以至法爱的六爱,或欲爱、有爱、无有爱的三爱。缘认识而起的苦乐等感受一产生,对苦受就有憎避的强烈欲求;对乐受就有爱求的热望。这些强烈的欲求或热望,即是爱。也就是以爱来表示对苦乐受所产生的爱憎之念。支。在有:即存在。或注释,也就是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三界轮回的一切苦恼,即由于无明、渴爱等烦恼。

    3.顺逆缘起法给你怎样的启示?在实修中如何运用呢?

    答:由于因缘法生出来的诸多苦楚,就像一个连环扣,当产生它的因灭绝的时候,就不会有一环一环的果产生。所以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痛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个顺逆缘起法,找到事情的本质因,从而从因上切断,断除痛苦的因。4.恭敬和礼拜菩提树的意义是什么?答:菩提树象征着那些默默无闻在修行者觉悟过程中提供庇护、护持和支持、帮助的众生,无论他们什么方式存在或提供帮助,都值得我们礼敬。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即使是像佛陀这样的大成就者,在取得了无上疏胜,六界都无法超越的智慧后,让能谦卑的礼敬曾今照拂过自己的众生,此悲悯之心和谦卑之心值得我们礼敬,也给我们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5.如何理解觉悟之后的第三个七天佛陀化现神通?答:第一个七天:享受解脱之乐。深入思维顺逆缘起之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精进禅修婆罗门,彻见真理现于前,扫除一切疑和虑,了知生减缘起真理法。第二个七天:安然无事,寂寞的向世间教授大善之法,礼敬赞叹菩提树对自己的庇护之恩情。第三个七天:仍在菩提树下,为了消除天人对其所证佛果的怀疑,化现神通,以珠宝铺成一长廊,行走其中达七天之久。第三个七天:仍在菩提树下,为了消除天人对其所证佛果的怀疑,化现神通,以珠宝铺成一长廊,行走其中达七天之久。

    6.如何理解觉悟之后的第四个七天佛陀色身变得清净,全身发出六色光彩?

    答:当佛陀入甚深禅定,清净无染,身现诸光

    7.第五个七天所提到的婆罗门指的是什么?答:抛弃诸恶行,非狂无烦恼,自律善多闻,如是以法住,即为婆罗门,娑婆世界中,亦无沾沾喜。

    8.如何过得快乐安稳?

    答: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快乐安稳者,知足闻见地,善念于世间,忍受诸众生,无着世俗事,超越贪与爱,一切至乐者,无功高我慢。即得快乐安稳。

    9.佛陀觉悟之时讲的第一次法语是什么?请大家对照佛陀所说,详细检视自己所造屋子的椽子有几枝?哪枝最坚固可留用好多好多世?答:有贪、嗔、痴、慢、邪见、疑、懒散、不安、无愧、无惭等十多支,基本上全部都留了很多世。10.佛陀第一次法语讲述了怎样的精神体验?给予你怎样的启发?如何在实修中运用?

    答:佛陀在轮回之路上通过累积起来的高深寂静之禅定,通过如实体征道营建痛苦根源之屋的人就是潜伏在内心深处的贪爱、执着、自我和其他精神的不净。

    给我的启示是轮回过患,我执,法执是死结,必须超越,时刻观照,念念分明,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觉知觉知再觉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和《佛陀与佛法》第四章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tz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