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亚军的短篇《驮水的日子》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文章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多么曲折,看似很简单的故事,也许是故事的寓意感人,一头驴子和一个士兵的情感展示。
可以说,牲畜也是有感情的,更别说是人类了,感情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即便是牲畜也要用真情来感动。
一头倔毛驴,一个犟下士,自然,针锋对麦芒,下士动手打了毛驴。倔毛驴一天驮了两半桶水,最后还是司务长带人一起把驴子硬拉回来的。
眼看着毛驴驮水成为不可能。连长让上等兵接替下士用驴子驮水。
上等兵和下士调教驴子的方式方法不同,犟下士用的是粗暴方式。而上等兵用的是自己的耐心,而且是足够的耐心,其耐心程度足够到让倔驴子也屈服了,驴子不再往下摔水桶。
驴子终归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慢悠悠地,磨磨蹭蹭的走,上等兵不急不躁,由着驴子的性子来。 等到河边上等兵装满水桶的时候,驴子又不干了,又是一番摔打,上等兵还是那副慢性子,摔下再放上摔下再放上,其惬意的样子竟然让驴子也火冒三丈,摔的更厉害了,驴子也有累的时候。驴子终是驮回了两半桶水。
上等兵也是工作狂,倒下水回头又牵着驴子再去驮水,天黑回来还是半桶水。天黑透了,吃过晚饭,喂过驴子,上等兵又牵起驴子去驮水。如此反复,八公里的单程,上等兵硬是牵着驴子又驮了两趟,天快亮了。
第二天还是重复昨天的往返,必须四趟。上等兵的耐性终于让驴子驮满了水桶。
驴子没有挨打,暴性子却被摸得平和了,驴子读懂了上等兵眼里的那份亲近。终于在自己的吼叫声里敲着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的走着。驴子终是被驯服了,后来,一驴一人,竟然磨合到驴子会自己驮着水分水了,上等兵也有时间自学考军校了。
故事确实是感人,一头暴躁的驴子竟然变得温顺起来,甚至有了喜怒的表情。等到上等兵要入军校的那天,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听到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猛然转过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向他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黑家伙”又把它们踏得粉碎。上等兵被铃声惊扰着,心却不由自主地一颤,眼睛就被一种液体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驴子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我佩服上等兵的耐性,正是这耐心改变了驴子驮水的不可能变成常规。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些工作的方式,就如最近公司班组提拔了一个副班长,这个副班长就有着急功近利的做法,当班长不上班的日子,他就努力地表现自己,让员工把工作着实放在第一位,那监督、督促如同一监工一样,工人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休息,布置的工作完不成必须加班一类的方式。很显然,又想让驴子跑得快又不想让驴子吃得饱,这样的逻辑思维能有几人拥护呢?
将心比心,正如温亚军的小说《驮水的日子》中的上等兵和驴子的关系一样,只有让驴子体会到了上等兵的善意,驴子开心了,工作起来才会拥有责任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