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胡同的故事》:是历史,是乡愁,是慰藉,是回忆

《胡同的故事》:是历史,是乡愁,是慰藉,是回忆

作者: 小雨云舒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22:00 被阅读0次

    这本书中的任意一篇文章单拎出来阅读,都不会给人以如此复杂的感受。46篇短文,整整齐齐排列在一本书里,讲述着“胡同”的种种,既有相似互通之处,亦有观点风格之别。作者们阅历的不同,性格的不同,再加上时代因素的区别,让多篇围绕胡同的文章有了可以比较、参考的基础,这可谓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例如有几篇文章都提到了一条名为“百花深处”的胡同,有的作者说此名不可深究,因为取自女色侍人的意思;有的夸赞这名字取得优雅漂亮,比小羊尾巴胡同之流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有的解释说名字来源于曾经胡同里种植的大片花卉,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小羊尾巴胡同是另一个频频被提及的胡同,这一次基本上作者们的观点很一致,因为羊尾巴听起来有几分市井的低俗,所以之后取谐音为小羊宜宾胡同。低俗倒是不低俗了,就是叫人摸不着头脑,实在不知道小羊是如何宜宾的。类似的还有时刻亮胡同,原名屎壳郎胡同,这一改从大俗直接跳到大雅,不由得叫人会心一笑。

    类似的“科普”比比皆是,简直像不同的导游带着读者逛了许多遍北京的胡同似的,让人大开眼界。

    好些作者对胡同的感情来源于在其中的居住经历,其中一些更是在胡同中度过了童年。在他们的笔下,错综复杂的胡同是幼时的乐园。他们不约而同大多会提到小贩们行走胡同间的吆喝声,卖硬面饽饽等等小零嘴,大概不管是何时何处,对于小孩子来说,零嘴总是格外有吸引力。

    这些文章读起来大多饱含对过去的怀念,就像在播放画面柔和的老电影,自有一种沉甸甸的时代感。有些也格外伤感,毕竟往事只剩回忆。不得不说的是,那种深沉含蓄表达感情的方式,和当代许多作品中直白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让人不由得感慨:“果然都是那个年代的作家啊。” 他们的经历并不完全相同,却依然有某种共性随着阅读慢慢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

    另一些作者明写胡同,暗写其他。

    例如冯牧那一篇《丰盛胡同——我从这里起步》的口吻就与其他文章大不相同。同样是怀念那一段岁月,但是字字都是历史的缩影,和日本宪兵斗智斗勇的故事读来颇有惊心动魄之感,也让人一下子记住了丰盛胡同——当年有一个青年人,为了追求革命理想而眼含热泪离开他在此的家,迈出新人生的第一步。

    韶华的《十户长》以胡同为背景,写了一个自私贪权的“马处长”,也是这本书里比较特殊的一篇,不得不说,这个故事超越了时代,放在今天看也很有讽刺意义。

    舒乙的《顶小顶小的小羊圈》独树一帜,写的不是他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父亲老舍在小羊圈胡同的生活经历,寥寥数字,让我们离老舍先生更近了一点,也略微了解了些许那些经典作品背后的影子。

    还有一些作者,拿出知识分子一板一眼探究理论的态度,细细钻研胡同,比如陈祖芬的《胡同和弄堂》,梁晓声的《胡同和“长镜头”》,周大新的《砖》,形式上自然不是严谨的论文,内容上却仿佛学者们做研究一样,又让人长了一层见识。

    一个“胡同”主题下汇集了多种多样的好文,这对读者来说是难得一遇的好机会。更何况本书的装帧也极具特点,封面是半透明的薄纸,书名隐隐透出,好似藏在封面之后。谁想到这是用墨蓝色的大字印在薄纸反面。目录阴刻在精装硬封表面,前后皆有。每篇文章的题目和作者都是墨蓝字带点点雪花,特意做成颇有年代痕迹的样子,和整本书的基调相契合。

    读完本书,就好像穿越时空亲身去老北京的胡同里游历了一番,时而满怀柔情,时而激昂凛冽,时而得以一窥时代的一角,时而又一同唏嘘胡同的逝去。凡此种种组合在一起,一遍一遍让“胡同”二字逐渐有了更多的色彩和形状,而不单纯只是极具北京特色的建筑,具有了更加悠远的含义,传达出更深层次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也让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美文合集这么简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同的故事》:是历史,是乡愁,是慰藉,是回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uv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