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一万小时理论”已经过时了

“一万小时理论”已经过时了

作者: 光导教你能说会写 | 来源:发表于2017-03-19 21:05 被阅读0次

    有一个中国人特别相信的理论叫1万小时理论。意思是说,不管任何行业,只要你经过了1万小时的练习,你就能够成为大师。

    这个理论其实是不正确的,至少不太准确。

    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保安,可能累积有几万小时了,可是他一定是保安大师吗?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厨师,累积起来也有几万小时了,可是这样的人一定就是厨艺大师吗?再比如学习英语,现在很多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起开始学习英语,有的在小学之前就已经开始学了。到大学毕业至少要超过1万小时的对英语的学习,可是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别说大师了,他们当中有几个人能够比较流利的对话呢?恐怕都很难吧!

    反正我知道我上学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英语。其实我对英语还真的比较用功,上学那些年累积在一起学习英语的时间,没有1万小时也有几千小时了吧。可是到了国外的时候呢,我依然几乎是一句英语也说不出来,除了那句: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光是我自己,你们懂的,太多学习英语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很多人讨厌英语学习呢?其实不是我们不努力,不是我们练习的时间短,而是我们练习的方法有问题。  

    如果我们今天还特别相信1万小时理论的话,就有些误人子弟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某些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研究了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像国际象棋大师啊,顶级的音乐家,小提琴家,运动明星,杰出的医生等等等等。他发现无论在什么行业或者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和普遍原则命名为“刻意练习”。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的书名就叫《刻意练习》。

     

    一  真的有天才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这个世界真的有天才吗?真的有人不需要练习就可以成功吗?

    人们通常以为,某一个人在任何特定行业或领域内的潜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天生才能的限制。学钢琴的人很多,但只有那些有着特殊天才的人,才可能成长为真正伟大的钢琴家或者作曲家。每个孩子在学校都上数学课,但只有少数人长大以后能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或者工程师。

    根据这种观点呢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具有一些固定的潜力,有的具有音乐潜力,有的具有数学潜力,有的具有体育潜力,有的适合经商。

    其实这本书否定了这个观点,作者认为天才其实是练出来的。人和人天赋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套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直过于高估了天生才能的作用,低估了诸如动机和努力的价值。

    当然,有的人是故意的高估天生才能的作用,经常听到有人说,咱没那个天赋啊。这是懒惰者的托词。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貌似天才,可是你不知道天才背后他付出的汗水。如果你刻意强调他是天才,你就抹杀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很多体育迷都知道NBA历史上有一个很多人认为是最伟大的三分射手雷阿伦。很多人都说雷阿伦天生就是三分王,他绝对具有常人所没有投三分球的天赋。可是雷阿伦自己说我其实一点儿天赋都没有,我的三分投得很准,那是因为我努力训练的结果啊。

    因为雷阿伦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教练就发现他的三分跳投甚至比其他的同龄选手还要弱一些。但是雷阿伦这个人很有韧性,他就天天练,心无旁骛地刻苦训练,用我们这本书的话来说就是进行科学的刻意练习。一直练到了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投三分球的天才。

     

    二百多年前的有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叫帕格尼尼,他的故事非常传奇,所有人都说他是一个天才。

    他有一件非常经典的事,这件事的是真事儿啊。

    二百多年前的小提琴的琴弦是用绵羊肠子制成的,比现在的琴弦更不好控制。有一次帕格尼尼在演奏,当慢慢接近曲子高潮部分的时候,那劣质的琴弦无法承受住有力的弹奏,结果第四根弦突然断了。此时帕格尼尼并没有停下来,用三根琴弦继续演奏曲子,但是演奏的质量一点也没打折扣。后来又断了一根琴弦,帕格尼尼用两根琴弦演奏,后来又断了一根琴弦,只剩一根琴弦了。帕格尼尼就继续用仅存的一根琴弦来演奏,可是发出的声音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可能比四根琴弦弹奏出来的声音都更美。

    这次演奏让帕格尼尼一举成名。很多人都说帕格尼尼绝对就是天才。但实际上故事是这样的,按现在的说法,帕格尼尼是一个特别会营销自己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经常进行一些比较夸张的表演,只有夸张的表演才能提高自己的识别度。

    某天有一个人随口问他,说你能不能用一根弦演奏呢?帕格尼尼就答应试试看,于是,用一根琴弦来表演,对此他进行了大量的刻意练习。经过长期有效的练习,终于被他练成了。

    但是在表演的时候他不能直接用一根琴弦去表演,那样效果不好。

    所以他就玩了一个套路,先用四根琴弦来演奏,然后故意用很大的气力,一根一根貌似意外地挑断了琴弦,只剩最后的这一弦,然后用他最擅长的经过练习的一根琴弦的演奏技巧来演奏完整首曲子。所以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传说就不胫而走,其实背后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工作而已。

    二  “刻意练习”的四个关键点

    刻意练习至少要具备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一定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第二个特点,练习一定是专注的;

    第三,刻意练习一定要包含反馈;

    第四,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我们先说第一个特点,一定要有明确的特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循序渐进。比如你学习英语,要背1000个单词,那你可以设定第一个星期背六十个单词好了,要完成这个目标,你平均每天背九个单词。这样一个一个去实现小目标,最后积小胜为大胜。

    第二个特点,有目的的练习一定是专注的。有的人在练习的时候不走脑子,只是机械地练习,只是为了凑够那个练习的时间。这样的练习其实是无效的,这样去练习别说1万小时了,就是10万小时,你的进步也会非常地缓慢。

    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是练习,你拿着一本书,或者在电脑前发呆十小时,还不如你专注的看一小时。

     

    第三,刻意练习一定要注重反馈,也就是你不能只顾低头赶路,只顾自己练习。你必须知道你的练习是否有效,一定要得到反馈,而且是即时反馈。

    我们现在有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学习任何东西都比以前变得更加有效率了。因为互联网可以让我们的学习得到即时的反馈。就拿写文章这件事来说吧,我小时候,写好了一篇文章,先在稿纸上抄好,然后贴上邮票装进信封,寄到报社或者杂志社。然后可能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才有了一点点的反馈,但这个反馈只能是你成功的反馈,也就是发表了。如果写得不好,那就是零反馈,没人给你退稿。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任何人写一篇文章都可以马上发在网络上,不管写得怎样,马上就会得到反馈。

    比如说足球训练,如果你练习盘带过人的话,就必须有一个真人,最好是强力后卫陪你一起。因为你的过人训练可以得到即时的反馈。所以足球训练如果自己训练的话,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练那个定位球,因为练习定位球,你是可以得到即时反馈的。

    有的人下了一辈子棋,还是一个臭棋篓子,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跟棋艺和他差不多的人下,得到的反馈不强力,无法刺激他的进步。

     

    第四,真正的刻意练习,一定要走出舒适区。心理学上认为人在学习时有三个区,学习区,舒适区和恐慌区。

    比如对于一个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假如他已经掌握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那么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就是他的舒适区。如果总是重复做二十以内加减法那些题的话,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他应该学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对于他来说才是学习区。但他学的一定不能太离谱,一定是他垫垫脚能够够得着的,否则就到了恐慌区了。比如你让一个小学生学微积分,他完全不能接受。

    有效的刻意练习,一定是要突破舒适区,然后刚刚迈入到学习区,但是千万不要触及到恐慌区。

    其实我们要走出我们的舒适区是有难度的,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

    它保持稳定的内部温度,保持稳定的血压和心率,并使得血糖,ph值保持稳定和平衡。所以当我们进行某种强有力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心跳开始加快,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并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身体储存的各种不同能量都转换成肌肉可以使用的那种能量并注入血液当中。与此同时,血液循环也加快,以便更好地将氧气和能量传送到需要它们的身体部位上去。也就是说,我们身体原来的那些平衡已经被体育锻炼所打破了。于是我们的身体又建立了新的平衡。所以,我们的身体就能越来越轻松地应对以前感到十分艰难的那些体育锻炼活动了。

    但是打破这种舒适区是需要意志力的,一般人很难接受,所以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二八理论20%的人统治80%的人。因为80%的人都很难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三  大脑的适应能力远超我们想像

    有人说,成年人的大脑已经定型了,再学什么东西都没用了。

    我们得承认,在一些领域是这样的。青少年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有适应的能力。因此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科学家发现,成年钢琴家大脑的某些区域通常拥有更多的脑白质,这种差别完全是由他们在儿童时期经常练习钢琴所导致的。越早开始练钢琴,长大以后脑白质也就越多。尽管你也可以在成年之后再开始学弹钢琴,但和你在儿童时期开始学相比,大脑中不会产生更多的脑白质。

    但是美国的一些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证明在很多领域,即便从成年之后再开始练习,只要方法得当,也完全可以达到相当的高度。最重要的是:成年人的大脑也会因为刻意练习而发生物理变化。

    我们举一个伦敦出租车司机的例子。据说世界上几乎没有哪座城市像伦敦那样,让自己的导航系统陷入混乱。首先,这座城市并没有由大道构成的道路网络来指示方位或者路径,相反的,城市的主干道相互之间都形成奇怪的夹角。主干道居然是曲线状的弯曲着,城市中到处都是单行道环形交叉路,甚至连断头路都随处可见。而且泰晤士河在城市的中央穿过,因此伦敦的市中心被十几座桥梁跨过。此外,伦敦采用古怪的编号系统,有时候会让你搞不清楚到哪里才能找到某个特定的地址,即便是你已经找对了地址上标明的街道。

    所以对于游客来说最好的建议是不要租一辆带有车载导航的车,而是一定要靠这座城市的出租车司机把你带到想去的地方。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有2.5万名,他们无处不在,几乎无所不能。

    世界上最难的测试之一的就是伦敦出租车司机的资格考试。

    想要成为一名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必须先记住以查令十字街为圆心的9.6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大概两万五千条街道。当然了,记住这些还不够,还必须记住这2.5万条街道里面的标志性的建筑和主要的商店,地点。

    有一个真事儿,有一次伦敦出租车司机考试的主考官说,你把我带到一尊手拿奶酪的两只老鼠的雕像面前。结果那个司机的还真的就用最快的速度把主考官带到那里。这尊所谓的雕像只有三十厘米高,而且他的周围全都是高耸入云的建筑物。

    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伦敦的出租车司机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科学家对他们进行了跟踪研究,我们大脑里有一种物质叫“海马体”,是涉及大脑中记忆发展的部位。科学家们发现伦敦出租车司机在成为出租车司机之前,他们的海马体和正常人一样。可是在通过了出租车司机的考试以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呢,几乎所有出租车司机大脑里的海马体都比常人更大一些,尤其是海马体的后部非常的大。

    这个发现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和科学界。这也许是证明人类大脑为响应密集训练而发展和改变的最引人关注的证据。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再进行刻意练习永远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其实身体的适应能力远远地超出我们的想象。

    以前有人做俯卧撑如果能做几百个,那已经是相当牛的人了。可是这个纪录还在不断的被打破,1980年一位日本人创下了连续做10507个俯卧撑的记录。1993年一位美国人在21小时21分钟之内做完了46001个俯卧撑。

    所以说人的适应能力和潜力令人难以置信。

     

    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中国最帅大爷”王德顺吧。70岁练成腹肌,75岁学摩托,79岁登上了T台。现在81岁了,仍然帅帅地活跃在各个影视作品里。

    有人说90后思想活跃,可不是所有的90后都思想活跃。我就特别不喜欢和一部分90后接触,不是因为他们新潮。恰恰相反,他们太老了,我怕和他们接触,把我自己的思想也变老了。我认识很多年轻人很颓废不求上进,二十多岁就认为自己已经很老了,甚至认为此生就这样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思想闭塞,保守,被传统思想所束缚,价值观很low。

    他们就是那些25岁就死了的人,只不过到80岁才埋。

    而有些人,即使到了80岁,依然可以活得像个少年!

    我们来总结一下:刻意练习至少要具备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一定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第二个特点,练习一定是专注的;

    第三,刻意练习一定要包含反馈;

    第四,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只要坚持“刻意练习”,一切皆有可能。无论你的年龄。

    好了,今天这本《刻意练习》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账号,灵活读书,我们就是要灵活读书,不要死读书。

    我们下一本书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万小时理论”已经过时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yv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