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芒种是小麦等农作物成熟以及其它作物耕种的季节,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平均两周一个节气,我们可以以这个为时间点写个人总结。总结可以是回顾自己最近两周的得失,然后制定接下来两周的工作、学习计划。
写月报时间太长,写周报时间又太短,而以节气分割,大概两周写一次,时间刚刚好。
把自己当作一家公司,或者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像更新软件一样,迭代更新自己本身这个操作系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要知道,人比人气死人,没必要跟他人比。无论你怎样,总有人比你厉害,也总有人不如你。和他人比没有意义。心态要放平。要比就和过去的自己比。一直能有进步就好,当然如果能有大进步就更好。
接下来说理财。
回首两三年的理财经验,私以为普通人靠理财是很难改变命运的。
两三年来,我几乎每个月都在定投,或基金,或股票,鲜有间断。买的产品有很多个,有赚的,有赔的,整体上是赚的,而且收益率还不错。
只是有个重大问题,就是量太少了。如果投资额跟不上,即使投资翻倍也没有意义。
所以还是要想办法多赚钱,然后让钱成为资产,让资产再生资产。
平常人买股票风险太大,想省事,还是买指数基金靠谱。所以投资指数,可以一直定投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投资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
指数每年都会调仓,它是长生不老的,只要经济增长,投资它就能赚钱。
工薪阶层,每个月坚持定投,虽然不能保证最终大富大贵,但可以保证到年老退休的时候不至于依靠养老金生活。
工薪阶级很难存到钱,能用来投资理财的钱也是很有限的。年轻人花钱的地方太多,比如要买房,要结婚,要生孩子,要吃花,还要赡养父母,开支实在够大。
假使月薪一两万,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只能算北漂海漂,没有生活,只能算生存,日子相当苦逼。
据说月薪过万,大概就能超越全国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想想那些工资几千块的人,面对物价飞涨,怎样能存钱呢?
很多人不是不想存钱理财,不是没意识,是因为没钱可存。
非官非富的现代人都挺苦逼的啊!
其实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水准根本赶不上古代,比如远不如有宋一代。
我们算一笔账,假使一年能攒钱十万,那么十年能攒一百万,一百年攒一千万。这样辛苦干一百年,还不能在北上广深买两套很一般的房子。
而问题是,你能干一百年吗!
想想就更悲哀了。
也就是说很多很多人一辈子根本赚不到一千万。
多么悲哀!
然而在宋代,卖脆饼的武大,还有四合院呢。
jie ji 固化,咸鱼想要翻身实在太难了。也无怪乎产生“躺平”理论。很多人看不到希望,既然没有希望,不如干脆放弃。
虽然我不赞成“躺平”,但能感同身受。
咸鱼翻身有多难,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历史数据:
古代皇权社会,权力本身就代表财富,所以越接近权力中心的人财富越多,追求财富阶层跨越的途径就是进入权力体系——当官。
春秋以前,主要靠世袭,老爸的爵位封地,儿子天然继承,平民没有阶层跨越的可能。
到了礼崩乐坏、战争越来越残酷的战国时期,为打赢战争,各国开始变法,不拘一格,举贤纳能,却因动了世卿贵族的奶酪而遭到拦阻,商鞅等变法者大多不得善终,最后变法最彻底的秦国一统天下。
到了汉代,为了长治久安,官府出台一系列制度招揽人才,维系稳定,核心制度是察举制,由地方官员推荐合适的人才进入权力体系。比如最有名的举孝廉,看谁家孩子孝顺,越孝顺越有机会当官,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扭曲的孝道观念。因为没有明确标准,最后还是形成了任人唯亲的局面,权力被集中在几个大家族手中。东汉末年,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就是这么来的。
曹操把天下从汉末乱世中拯救出来后,为了既能争取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又能从平民中选拔真正的人才,就建立了九品中正制(曹丕称帝后正式实施),虽然也是一套官员推荐制度,但有了更明确的选拔标准和审核流程,还要听取地方百姓的意见。但是在中国这种关系社会,这套流程太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底层平民的上升通道还是没有真正打开。
直到隋唐开启伟大的科举制度,平民的上升通道才真正打开,唐宋盛世和科举制度密不可分。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进入创新乏力的衰老期,科举考试内容越来越腐朽,但这套制度却一直维系着社会稳定。有才华的人大多能通过科举制进入权力场。
袁绍家族能四世三公,张汤家族能代代高官大富大贵二百多年,绵延有汉一代,是因为在那些个时代,阶层固化严重,老子当官,儿子还能当官。比如老子是王侯,儿子即使傻瓜也能当将军。而平常老百姓,可能温饱都是问题,遑论要读书,要学习,要经营爱好兴趣了。
然而个体终归是渺小的,如果大环境不能改变,那还是想办法适应。
不管 she hui 怎么样,你总是需要努力,因为不管环境怎么样,努力是对你自己有改善的。不管你咋想,你都需要赚钱,钱不一定能让你幸福,但是在不幸的时候,有点钱,总比没钱好。
努力赚钱吧!我们已然非官非富非王非侯,那不如靠自己的双手披荆斩棘成为开拓者。
2012.06.05 夜
上海 二联家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