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74

道德经74

作者: 善养德德聚福 | 来源:发表于2019-12-29 19:1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刑典辩证

道德经学用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zhuó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民不怕死,何必用死去恐吓他们?如果使民怕死,对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抓起来杀掉,谁还再敢?有专门机构杀人,如果有人代专门机构杀人,犹如代木匠去砍木。代木匠去砍木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神奇生命】

道是一个终极境界,无法用语言说出,但可以用语言唱出。《道德经》五千言,这是一部旷世的宇宙生命使用书,这是描述生命使用手册的一曲长歌。下面,我们邀请大家来听听这首宇宙生命中传来的天籁之音的美妙韵律——《道德经》中衍生出来的悟道心得:

1、死亡是每个人都要达到的终极现实,如果大家连死亡都不恐惧,这个世界就要变了。

2、能不鞭挞一个人,就尽量不要去鞭挞,因为大自然会自动展开一报还一报的因果奖罚手段!

3、自作自受是宇宙的主旋律,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

4、生活总是寻求着平衡的现实,有往必有来。让畏惧转为敬畏,让敬畏转为敬意,岂不善哉!

5、好事情总是发生在那些微笑、真诚、博爱、不争、谦卑等品质的人身上。您今天觉知自己的品质了吗?

6、一个喜欢是与非争斗的人,最终必然会失败,这就是因果定律中的“以牙还牙”。

7、当我们的思想充满了埋怨等不和谐情绪时,我们就启动了混乱生命的振动频率。

8、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与其一幅落魄形象示人,不如换以清新、明朗的形象,反倒更让人信任,能得到成长的机会。

9、心平气和时谁都有分寸,心浮气躁时又有几人能够克制?一个人的涵养,表现在任何时候都能静听自己灵魂的声音。

10、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惧怕死亡,执着于长寿,结果反而不健康,也不长寿。

11、当潜意识经常冒出恐惧时,您就用积极的正意识去替代,专注地告诉自己21次:“没事的,我会好的。”您会发现,冥冥之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12、不要指望这个社会充满公平,绝对的东西只是一方真空;不要认为您永远都是对的,要懂得求同存异。

                        — —赵妙果

相关文章

  • 道德经  7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人民不畏惧死,你怎...

  • 《道德经》74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晴 昭通市 1、原文 甲乙本:少私而寡欲 2、翻译 减少自己的私心和欲望 3、罗大伦...

  • 道德经74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刑典辩证 道德经学用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

  • 道德经(74)

    第七十四章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

  • 感恩日志第️️115天

    【余娟】:感恩日志第️️115天 2022.05.24 《论语》累计10遍。《道德经》拳操舞1遍,累计74遍。《...

  • 学习《道德经》74

    第七十四章 刑典辩证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

  • 《道德经》74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

  • 使民常畏死,孰敢为“奇”者?(道德经74章)

    学习道德经74章,老子给出了治民的“自然之道”,学习消化其中的内涵,引申到现在的管理之道,感触很深,有顿时开悟之感...

  • 知识卡片41:如何让他人心悦诚服

    20221021 #道德经 74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 心观《道德经》(74)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7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cu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