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曾焱冰
加拿大作家Ann Voskamp有一封写给孩子的信,她说:我认识一个人总去邮局寄送书籍,每当工作人员常规性地向他询问包裹里是否有危险的、易燃易爆的物品时,他总是诚实回答:“当然有——言语。”
谁说击碎你骨头的只有棍棒和石头,而言语不会?
去问问路易斯安那那个满脸胡子的家伙或去看看那条在去往非洲路上发出的推特吧!
Ann所指的满脸胡子的家伙是美国真人秀《鸭子王朝》(Duck Dynasty)中的菲尔·罗伯森。他在接受杂志专访时表示,同性恋是一种罪行,这种行为不合逻辑,但世风日下黑白不分,罪恶也能被接受。同样,罗伯森在公开场合批评“同志犹如恐怖分子”的发言也被公开。他的言论像一颗炸弹,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不满,对此,有线台A&E不得不采取行动,暂停了他在系列剧中的参演。
而经历非洲“致命之旅”的是一位叫贾斯汀·萨科的美国女人。她并不像罗伯森一样是名人,当时在她的推特上只有170个粉丝,通常她发出的言论都如石沉大海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回复。但那次她在从伦敦飞往非洲的航班起飞前,发了这样一句话:“要去非洲了,希望我不会染上艾滋病。开玩笑啦,我可是个白人呢!” 当她按下了发送键后便关机睡了,等她落地再次打开手机时,震惊地发现她的整个世界都被撕毁了。
这条存在“种族歧视”意味的段子,被她170名粉丝之一推送给了拥有15000粉丝的高客传媒记者。就这样,在她关机飞行的11个小时里,这条消息闪电般地蔓延成了推特之首。在她完全没有能力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人们开始疯狂地人肉贾斯汀的私生活,骂她是婊子,诅咒她被艾滋病患者强奸,并@她的公司,希望公司开除她。世界成千上万的人觉得让贾斯汀丢掉工作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而她的公司为了自保,也在推特上发表声明,并在没有和当事人进行任何交谈的情况下,就解雇了她。是的,就在她睡觉的时候,亿万的陌生人正在为摧毁她的生活而狂欢,她为这句自以为是的“美式幽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种故事当然不光发生在英国美国和推特脸书上,在我们国内的微博微信时代更比比皆是。随便搜索,便能看到本年度最出名的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很多是名人明星,但也不乏普通人。他们也许是因为某些不符合公众道德观的行为被曝光,有些是因为说错话,甚至什么也不因为,只是这个人被大家所厌恶。而这些被攻击的人有的选择公开道歉或向媒体求助,有的则自此销声匿迹,甚至在一些恶性事件中,被“挂出”的人不负重压和侮辱而选择了断了生命。当“人肉”、“扒皮”这些可怕的词语渐渐成了键盘侠和喷子们的武器以及亿万人不负责任的泄愤工具时,网络和社交媒体已经和其原本的功能背道而驰。我们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也会去参与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群殴”,但谁也说不好,哪天自己也会沦为众矢之的。
如果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你需要知道地震时要如何从屋里跑到院子里空旷的地方,而九十年代,就要知道50层高楼的逃生方案,到了两千年之后,若还不懂得如何在网络统治的时代生存,不知道如何发出自己声音,同时又能保护隐私和不被暴力侵犯,那则是不合时宜的。所以那位加拿大母亲在给孩子的信中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们永远不要忘记,你可以随便说什么,但没有人会真正想去了解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也网络信息时代的特色。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窥视着别人的生活,常常只通过一句话、一件事来判断这个人的全部,他们并不关心这句话的语境或这个人之所以这么说这么做的想法,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判断,而这个判断并不公平,也不会包含任何宽容和慈悲的胸怀。于是如何措辞,如何发声,如何权衡内心的叛逆和普世价值观,认识和估量网络的能量,就成了现代人必修的课程。据说前不久英国一家名叫Chubb的公司推出了一个专门针对网络暴力伤害的保险,可以帮助遭受网络暴力的用户走出阴霾。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为受害者进行精神抚慰、经济赔偿,锁定施暴者,雇用公关公司和数字取证专家共同为受害者修复名誉。但你会相信并指望买这样一份保险就高枕无忧了吗?会在给孩子买医疗保险、人寿保险之余再买这样一份保险吗?反正我是不会的。在网络时代保护自己,重要的还是强大而敏感的意识,思来想去,以下这6点,是将来我会告诉孩子的“安全教程”,与逃生、急救、交通法规、性知识同等重要,同时,这也是自己作为社会一员,需要永远不断进修和补习的课程。
1.网络上的信息永远不会消失
面对社交网络,我们往往是松弛的,图一时之快,不计后果,以为编辑、隐藏、删除都只是一个按键的事,但不是这样的。在牛皮纸档案袋的年代,任何黑资料还有被组织撤出的可能性,但网络记录的信息,却像你自己亲手埋下的地雷,埋伏到未来的生活之中,也许恰恰在某个春风得意的时刻,砰地一声,引爆。
所以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孩子都要意识到,在智能手机可以轻松复制、截屏、保存的年代,一切都无法轻易被抹杀。Ann在给孩子的信中也警示到,“社交媒体正如它的名字,只要你还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它就会一直影响你的社交。”
2.你所说的,会代表你
社交媒体上的话又不是外交部的官方发言,我们往往会轻视它,但其实不然。人们会通过网络的言行来判断你的为人,这或许片面,但很无奈,这是事实。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去面试前,会上网搜索一下面试你的人的背景,如果能看到他的社交媒体资料,就更容易了解其性格、脾气,可以想想如何投其所好。同样,你的社交媒体资料也一样会被想了解你的人随时搜索,你在上面留下的言论就像一个个证据,也会是人们参对你为人品行的线索。这甚至超过学期末老师给的评语,超过任何一个大人物对你的评价,日常的只言片语永远被当做反馈人内心的记载。
3.言论自由,但要承担后果
当菲尔·罗伯森被舆论抨击的时候,他也在强调,作为美国公民,自己有言论自由,谁也不能阻止他讲出心中的感受。但事实是,当他被举着录音笔的记者追问时,也会表达歉意和后悔,承认自己言辞不当。而贾斯汀·萨科为她的自由言论承担的后果更为严重,她因为一句话彻底毁掉了自己的职业前途和生活状态、公众形象,这句话像一条暗黑的线索,让网民揪出了所有的隐私。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学会闭嘴。”海明威的这句话永远提醒我们谨言慎行,并不是不要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在表达之前,衡量一下这些话要付出的代价。
4.学会表达自己
我们不是语言大师,但教育、教养和智商、情商都会教给我们如何用更好,更善意的语言去表达自己。有句老话——“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听上去或许有点奶奶时代的意味,但道理不过时。即使对不相干的陌生人,恶语相向或许逞一时之快,但要相信,这对自己气质的积累和因果报应,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还有一句英文谚语——The tongue is the tail of the heart,引译成流行的话就是 “嘴那么毒,心一定很苦吧”,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即使在脏话漫天引爆点击率的网络时代,保持优雅的谈吐,或仅仅是坚持好好说话,都是值得尊敬,也不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5.尊重普世价值观
不管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有什么样的新锐思想和文化流行,什么样的幽默方式,人们的普世价值观还是不会改变的。尊重人的民族、宗教、性别、平等、自由和差异,这些词听起来有点大,但实际上,正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无形的准则。贾斯汀的话无论其本意是什么,都涉及种族歧视,而罗伯森的观点显然与尊重人的平等、自由以及个体差异格格不入。所谓三观正,人品好,也正是在这些地方永远会为自己把关,不越雷池半步。
6.不与恶同谋,不以丑为美
来自威尔士的纪录片导演、作家Jon Ronson曾站在TED演讲台上谈论网络暴力,他提同样讲到了贾斯汀的故事,他说,当那些人肆意攻击贾斯汀的时候,这些人不用为自己的言论负任何责任,也没人去谴责他说“我们正在为摧毁贾斯汀兴奋不已”。我们想表现出对死于艾滋病的非洲人民的关怀,希望别人觉得我们富有同情心导致我们做出了如此残忍的行为。这并不是社会公正,这是一种泄愤的方式。
实际上,大多数网络事件都会引起网民的集体无意识狂欢。我们可以轻松举出例子,在半年内,我们的微博和朋友圈里,有多少场“热门事件”上演。当一个事情发生,集体蜂拥而上,或者指责,或者咒骂,或者赞扬,仿佛这个世界非此即彼,不是至高无上的英雄,就是十恶不赦的恶棍。而某些时候,一些戏剧性的逆转又让昨天还沉浸于批判的人一下子转变了话锋,也已经顾不上是否自己打脸了,但每当此时,那些能把控住自己不参与这种集体疯狂的人,往往是有独立思考和把控能力的智者。
网络时代,我们更容易随波逐流,速度已经快到顾不上去求证,去思考,但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把控自我,都要时刻意识到,慢一点做出判断,慢一点发言。Ann在给孩子信的最后说到,“是的,言语是炸药,但不一定要用它去伤人。它可以用来摧毁人与人之间的壁垒,打破疆界,并用它来消除通往新世界的一切不可能。”并不指望网络世界中没有冲突、误解和伤害,但希望我们可以至少让自己做到,不与恶同谋,不以丑为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