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上帝”也很喜欢吃生鱼片。
他的厨子每天都要为他精心准备好吃的沾酱配合生鱼片吃,但是不管如何精心地调配,“上帝”还是最喜欢吃酱油沾芥末的原始风味。
为了不让“上帝”每天吃得厌烦,厨子跟他设计了一周的流程,星期一到星期日都有不同的沾酱风味,其中,星期日就是“上帝”最期待的芥末日。
今天,星期日到了,厨子却搞错了,忘记今天是芥末日,竟捧上散发着淡淡柚香的柚子酱油给“上帝”。
“上帝”非常生气,他等了一星期才等到芥末日的到来,于是发脾气对着厨子大吼:“今天是芥末日啦!是芥末日啦!”
然后世界就灭亡了。
信息的误报也许真的从“上帝”就开始了!
水温+身体的期待有一次夏季洗澡,20多度的水温让我完全没有凉意,如果温度再升高些呢,简直让人觉得热不可耐;反观冬季,我有一次去游泳,下水后,觉得寒意瑟瑟,疑问下低声嘀咕道:“这也算温水游泳?”救生员斜瞥了我一眼:“这已经是28度的了,要洗澡隔壁拐弯。”这不由让我思考:“同样的水温,为何感受差别那么大呢?身体不是同样要吸收热能吗?这种体感上的巨大差别来自何方?为何在夏季觉得炙热的温度,在冬季却让人瑟瑟发抖呢?”
无须讳言,夏天的积温本来就大,墙壁是热的,水管是热的,空气是热的,身体也是热的,所以热能过来的时候完全没有损耗,甚至还在阳光直晒下提高。对于人体,里外透热,已经不愿意接受更多的热能了。这时候洗澡是期待被带走些热量的,也就是身体更愿意接受比舒适温度更低的温度。反之,冬天什么都是冰凉的,身体十分期待能从洗澡中汲取热量,这时候很烫的水,我们都可以忍受,甚至皮肤被烫得红红的,还会感到舒服。
是否可以这样说:人体对水温的感受,除了真实以外,还要增减一个预期。预期凉爽的,那么28度也会觉得热不可耐;预期热烫的,即使28度也会觉得凉意飕飕。
身体的真实感受,除了水温的绝对值外,还与预期实现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