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的探索和学习所得能够帮助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学生。因为他们的潜能无限,可能无限,有“时间”这项最大的复利资本。可以努力折腾,最有可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希望在一开始接触优势的时候特别强烈,因为我体会到:如果一个人笃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是值得爱的,就远离了“自我否定”、“自我打击”、“自我怀疑”,而这些恰恰是成功和幸福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学习优势和个人探索属于个人爱好,与主业几乎没什么相交,所以能够站在讲台上讲我的成长故事,帮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曾经是遥不可及的梦。
但是今天,梦想实现了,感谢孙老师,感谢2020级日语班的同学们。
说说今天的收获以及没有讲完的内容吧(好为人师的毛病不想改,哈哈)
一、课堂收获
今天第1次尝试使用了回答问题发糖果的记分方式。没想到学生们热情爆棚。现场争先恐后的发言,一度让我担心糖果准备的太少。而且每位同学的回答都有自己的思考。
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抛出问题后收到有质量的回应。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的同学说,本来我是不喜欢这个班级的,但是讨论之后我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么多优点。我觉得同学们好可爱。还有的同学说。今天我才发现我所遇到的人都是那么的好。课后作业中,多位同学反馈说:听到了别人对我的夸奖,我也夸奖了别人,这个过程非常开心。
优势是什么?优势就是让别人受益,自己开心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模式。看到同学们得到的夸奖,每一个人都不再是面目模糊的nobody,而是独一无二,闪闪烁烁的somebody。
与这样的同学共同学习8周,非常骄傲。
二、有关star模型的补充。
今天课上介绍了挖掘优势的一个方法:star模型。
我想补充两点:
1.“成就事件”只有两个标准:过程开心,结果满意。是不是“成就”不是他人的评判,只需要自己认同就好。
2.“成就”没有绝对大小,只有相对大小。同样的结果要相对于“挑战”来看。挑战越大,任务越艰巨,最后的结果越是显得“了不起”。
比如同样是在100人面前做一次公众演讲。有的同学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不算成就,但是另一个同学可能感觉自己像是爬上了珠穆朗玛峰一样不可思议。原因就在于“背景和挑战”的不同。
前一位同学可能是学生干部,可能是演讲达人,100人的公众演讲挑战度不大。而有的同学可能有过演讲的失败经历,也有可能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非常恐惧。但是因为某个任务(比如为了集体荣誉),他选择登台演讲,为此反复练习,认真准备,自我鼓励,虚心请教,最终站上讲台,收到大家的好评。后面这件事就可以被当事人当做一个成就事件。
三、有关优势的补充。
优势除了被加强,也需要被管理。有句古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是说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可能来自同一个优势。
用优势的语言来说:你的成功阻碍更可能来自你的优势,而非弱势。
这是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使用优势的情况更多,使用弱势的机会反而比较少。
比如,一个人有体谅他人的优势,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会觉察到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很自然的会优先满足别人的需要。这会给他带来好认的人际关系,被朋友们喜欢。
但是,如果不自觉的过度使用“体谅”,就会忽视自己的需求,察觉不到自己内在的声音。有时候不喜欢的事也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结果自己的工作没时间做,还搞的自己很累。如果被压抑的多了,会觉得自己不够勇敢,很无力,很无能。
再比如,一个人行动力特别强。做事雷厉风行,很快就能做完出结果。但是也有可能因为准备不足,导致事情没有考虑周全,错误导致的麻烦更大。甚至有可能过于看重结果,忽视了合作者的感受,引起别人的不愉快,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自己还不自知。
所以我们要把无意识的优势变成有意识的觉察。合理的使用,这样才能够最大效率地让优势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曾经的我,因为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怀疑甚至质疑自己。直到我勇敢的去寻求别人的反馈,主动的询问。才发现我竟然是一个如此值得被爱的人。
看到同学们“他夸我”相册当中,那么多美好的词语。有些泪目。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有梦想的,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爱被看见的。
希望今天这一次课,能够在同学们的生命中留下一抹温暖的色彩。未来某一刻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再去翻翻这样的留言,补充能量,重新踏上梦想的征途。
愿所有人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2021/4/7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