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智者最后为我说的是“弱者未必弱,智者未必智”,这句话,我完全赞同。
今天继续听老人说:
126.功德文章传后世,史官记录善与恶
漫夸①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任教声名煊赫② ,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史官。
①漫夸:妄加夸耀。
②煊赫:声势盛大。煊,显著,明亮。
一个人拥有荣华富贵是值得羡慕的事,但富贵却终究只能让人显耀一时,对于他人而言,就如流星飞逝、草木枯荣,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功德文章却能流传后世,千载不朽,展现出一个人生命的意义。
人,无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低,品德才是立身之本。功过是非、品行高下,终逃不过历史客观的评价。不论是高官厚禄,炙手可热,还是身处清贫,安守本分,只要品德端正,一样可以受人称道,并且得到人们的尊敬。
127.目闭可养神,口合以防祸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①,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②之可以防祸也。
①胞:上下眼皮。
②阖:闭。
世事纷扰,往往让人迷失心性,增加自己的烦恼。因此,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由此,可见先贤的智慧,即善于发现积极美好的事物,用心学习和体悟,以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而对一些不该看到的、扰乱内心的事物,不如闭上眼睛不看,以达到内心的清静。
人们常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可见,不当的言语会给人们招来麻烦。
明于事理而有智慧的人,常常谨言慎行,对事对人从不妄加议论,以避免为自己招来无端的祸患。
128.富家难教子,寒士要读书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①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寒士:原指贫穷的读书人,泛指穷苦人。
孩子成才扬名、光耀门楣是普天下为人父母者的共同心愿。按理说富贵之家更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更能让孩子拥有开阔的视野、大度的气魄。可事实上,偏应了那两句诗,“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由于做父母的都想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久而久之却变成了溺爱,使孩子失去了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如果再养成生活奢靡、骄横跋扈的品性,长大后成为违法乱纪的人,就更是教育的失败了。
而贫寒的家境里,父母会教育孩子要怀有进取之心,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变艰难的处境,他们懂得激励孩子发奋读书,做内心充实、志向远大的人,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振兴家业。
129.苟者不能振,俗者不可医
人犯一苟①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
苟:草率,随便。
没有长远的目标,只顾眼前快乐的人,一般都安于现状。这种得过且过的思想,不可能让人生发出力量和进取心,于是,他们便整天懈怠懒散的混日子,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有所作为呢?
人的生活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物质固然重要,但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就会让人感到庸俗,这是无法用药去医治的。一个人只有靠内心的觉醒,多学习和感悟,才能拥有精神寄托,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130.建功先树志,防祸要直谏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①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不忍言:发现了别人的错误,却不忍心去指责和纠正。
人的奋斗目标有高低之分,这好比是登高望远,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通过奋斗取得更大成就的人,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普通人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觉得建立大的功业对自己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但是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般宏大的目标更能激励人奋进的动力,培养人强大的毅力,所以,不应低估目标的力量。
一个正直的人,见到别人有过错时,应及时的进行善意的劝导,帮助他改正过失。就像古代的君主需要敢于直谏的诤臣,普通人身边也需要纯正诚恳的朋友。长辈教育孩子时,应该用中肯入理的话规诫他们的言行,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如果因为碍于情面或过于疼爱,而不管不问,那么就一定会种下恶果。
今天最后“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我开始以为是忍不住要说,必会招至祸患,其实是我理解错了,是发现朋友有过错时要及时指出更正,这其实就如同民间老百姓说的大白话“遇事不行阴”是同理。更坚定了我遇到事情该指出来就说吧,但要切记注意语气、方式方法 尽量减少误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