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究竟应该怎样面对生死?人,在艰难险阻面前,应该怎样考虑自己的未来?人,一帆风顺中,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些在人的一生中时刻都应该考虑、时时有可能困扰人们的问题,被2000多年前的亚圣孟子在他的《孟子二章》中,从三个方面以递进的层次给我们清晰而形象的诠释了他的生死哲学——
写在人生边上——孟子的生死哲学(读书126)生与死的抉择: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要舍生取义,这是每个人的立世之基,这是一个人人格的最为亮丽的抉择。文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以形象的比喻引出了对生与死抉择的论述,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因此“二者不可得兼”,故“舍生而取义者也”,体现了孟子对至高无上的人格美的追求。文章从三方面详细论述了“舍生而取义”的原因,并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所恶有甚于死者”,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一定要敢于舍生取义。
文章对舍生取义精神的赞扬,实际上就是孟子本人一生的追求。他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对一个人立世之基——生与死抉择“舍生取义”的激情论述,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积极影响。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近代维新改良代表谭嗣同就义诗中写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英烈用生命践行了孟子“生亦我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所阐明的人生要义。
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把握住自己的人格之舵,方不能“失其本心”。这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随时都要思考的第一个层次:要有一个认识的高度。
写在人生边上——孟子的生死哲学(读书126)生与死的突破:冲出困境。人不可能一帆风顺,绝对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会有的。在面对大灾大难、人生困苦、艰难险阻的时候该怎么办?要勇于走出困境,战胜自我。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些先贤都是从困境中冲出来的,他们他们把生死看得很淡,他们没有被生活的艰难所吓倒,而是在生与死的紧急关头,坚持理想与目标的追求,相信未来的美丽与魅力,相信总有一天成功的花会开在自己的心头。所以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的结论。
后世的司马迁在遭受了“宫刑”之后,坚守自己的信念,突破了生与死的考验。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举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这些例子来激励自己,发愤著述,终于写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赢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功。
困境,是人的一生中不会轻易让人走过的一道坎。只有勇于冲出困境,才能迎来希望的蓝天。这是人生的第二个层次:在懂得抉择的基础上,冲破重重迷雾,就有可能走向成功。
写在人生边上——孟子的生死哲学(读书126)生与死的警示:常思忧患。当一帆风顺垂青于你的时候,当成功的花环辉耀在你的心头的时候,当各种赞誉的声音萦绕在你身边的时候,当你感觉不用再为生活工作发愁的时候,当你已经感觉到了安居乐业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了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可能会出现的有时会让你不知所措的艰难困苦……你是否一直有着居安思危的考虑呢?这和一个国家的治理又有何不同呢?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安乐的时候一定想到困苦的日子,顺利的时候一定要想到逆境的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得“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
人,每时每刻都要有忧患意思。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更是如此。这是人生的第三个层次:“生死”关头时刻警示自己,不管失败,还是成功,都能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
写在人生边上——孟子的生死哲学(读书126)2000多年前的孟夫子,用短短的两篇小文,就极为精辟的论述了他的生死哲学。正处在人生边上的你,悟到了吗?(该文已发表)
写在人生边上——孟子的生死哲学(读书1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