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信诱导分享规则解读与规避-微课版

微信诱导分享规则解读与规避-微课版

作者: 赤叶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9-11-11 21:24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的话:转发报名微课的推广模式非常成熟,但是又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微信官方,对诱导分享的行为,表示了几乎零容忍的态度,这让无数微信运营者黑丝变华发。今天的文章就是,分析一下转发报名的推广模式的机会与风险,以及如何规避风险。

    一、机会分析

    微课转发报名的推广模式,是一个完美的从用户到朋友圈的传播循环,如下图所示,

    不得不说,第一个发明此种玩法的人,简直就是个天才。一个简单的引导报名流程,便可以收获:产品去中心化的传播,新粉丝的关注,体验产品的新用户,超垂直的粉丝1V1并圈群。

    1.产品曝光流量引入

    对于现有粉丝,看到新的微课推送,按照报名方式的引导,转发链接,参与报名,得到链接第一次转发曝光,这就形成了产品的二次传播,同时筛选了现有公众号粉丝的价值,报名微课的粉丝才是对机构有价值的粉丝。

    在朋友圈曝光的图文链接,展示效果是转发评论和缩略图,以及图文标题。有意者会打开链接,按照回复关键词的引导,必须先关注公众号才能回复关键词,这样公众号在二次传播后收获第一批新的粉丝,新粉丝按照引导再次转发报名,如此往复,产品得到了n次传播曝光,会收获一轮又一轮的新粉丝和新用户。

    2.新用户体验产品

    在广告界有一句话叫,“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再好,没有人知道,没有人体验过,那怎么能让消费者认可产品的价值,所以,食品饮品有试吃试饮,日化有附带试用装,教培也有1元课,微课的价值就在于,短时间内将产品的价值传递给潜在消费者,让潜在消费者认可机构课程的价值,提高转化。

    3.垂直粉丝加好友并圈群

    在流量红利不在的今天,早期的送礼品吸粉活动失去了价值,获取粉丝的成本水涨船高,就算花大价钱吸引了几万粉丝,没有多少是目标用户,团队白折腾,预算纯粹打水漂,得不偿失。

    微课就是,在朋友圈有曝光,但是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点击开,并跟着运营的指引报名参加的,因为闲的没事的人都去看直播了。垂直粉丝,才是有可能被转化的粉丝。

    粉丝想要听课,就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等着进群听课,只要加好友并进群,那机构就有了与潜在用户1对1运营的渠道了,同时,你可以随意查看用户的朋友圈,机构也能获取够第一手用户的转发行为的数据,例如,用户喜欢什么时候转发,喜欢转发什么类型的信息,这可比企鹅智酷还是什么咨询公司提供的大数据更直接,也更靠谱。

    二、风险分析

    1.微信规则解读

    转发报名的推广模式,涉及到微信运营规范中的“3.3诱导行为”和“3.4恶意篡改功能行为”这两处相关内容。

    3.3.1 诱导分享

    通过外链或公众号消息等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将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关键词:外链;公众号消息;强制;诱导;分享;朋友圈

    微信官方给出的案例是微信公众号图文消息和外链中,附加的文案及浮层内容,涉及强制或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

    微信官方通过技术手段,对生成链接的图文消息,是可以抓取关键词信息的。并且,微信图文消息中的右下角,是有“投诉”链接的,只要是打扰用户的图文消息,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投诉”,来举报消息内容不符合微信规则。

    3.3.2 诱导关注

    通过外链、公众号群发或二维码等方式,以奖励或其他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包括以下类型:

    • 强制用户分享:分享后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后方可预订,分享后方可知道答案等。

    • 利诱用户分享:分享后对用户有奖励。包括但不限于:邀请好友拆礼盒,集赞,分享可增加一次抽奖机会等。

    • 胁迫、煽动用户分享: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包括但不限于 :“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等。

    关键词:外链;公众号群发;二维码;奖励;强制;利诱;胁迫;煽动;诱导;分享;集赞;关注公众号

    严格来说,微课的报名转发模式,是强制分享行为,分享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所以微课的现有推广模式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即使微信没有将微课转发报名的截图作为案例。

    3.4 恶意篡改功能行为

    有目的性的对公众平台的功能或文字进行篡改,违反公众平台功能的原本用途或意义。

    例如:在原本显示作者名称(即公众号名称)的位置篡改文字显示。

    玩微课的在这里也会违规一下,如,

    2.投诉渠道

    微信公众号有两种投诉渠道,一种是微信功能内嵌入的,一种是微信公众号的官方公众号(有点绕,就是微信自己注册了一个服务号,用户可以截图投诉)。

    看到这里,有读者会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公众号都有违规行为,但是没有被封号。

    这里简单说一下我自己想法,公众号之所以没有没封禁的原因很复杂,大体上我讲这些原因总结为三种,懒得搭理型,无人举报型,以及迂回规避型。

    懒得搭理型,很容理解,就是本来就没什么粉丝量,再怎么玩也是自己跟自己嗨,这种是最可怜的,没有明确的价值输出,没有人关注,连续违规腾讯都不愿搭理他。

    无人举报型,就是违规行为已发生,但是并没有用户举报该公众号,行为没有违法,用户能够接受,腾讯自然就不处理。

    迂回规避型就是下面要分析的前两种案例,给予用户多种选择,有效规避强制、胁迫、诱导的处罚条例。

    3.案例分析

    1)主流玩法型

    上图,是现在比较主流的微课报名引导,报名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转发朋友圈,一种是发红包。通过设置两种报名方式,就等于并非强制用户转发才能进行下一步,用户可以选择分享或不分享。

    2)稳重求变型

    馒头商学院是靠微课转发报名的模式,获取到过极大的流量而起家的,但是现在馒头也在想办法规避风险。

    馒头的做法同样是设置两种报名方式,不过馒头并没有采取要求发红包报名的方式,而是引导用户下载APP,这不仅仅能规避风险,同时还能将流量引入APP。

    微课目的很明确,就是推广产品,引流,所以获取红包没有意义,同时避免用户疲劳感,将“微课”更名为“产品研究所”,这是馒头微信运营工作的亮点。

    3)主动作死型

    说了两种微课玩法,再说说主动作死型的玩法,如下图,

    怎么说呢,这张截图是可以作为微信官方处理公众号的范例来展示的,因为图中每一步都是标准的违规。

    这个公众号并没有被处罚,因为微信做不到所有公众号都能监控到,同时,一个产品生态中,用户举报,才是处理的第一依据,因为产品是要为用户负责的。

    况且,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法律存在,但是违法者也没有全部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让我去解释这个现象,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三、风险规避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公众号的运营者都必须去面对,如何规避风险,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话题。

    1.流程优化

    案例中的主动作死型,就是明显的在流程上没有做过优化,主动跳坑,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微信诱导分享。

    第一种流程优化,在引导流程进行分步处理,第一步,引导回复关键词,第二步,引导转发,并提示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好友,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挑战微信运营规则,属于间接诱导,也是存在风险的。

    腾讯客服-如何区分诱导分享类信息

    此处,绕开微信严格监控的图文页面,将诱导行为放入关键词回复阶段,腾讯监控难度大,聊天界面没有一键投诉的功能配置。此种玩法,只有截图举报,微信官方才能够获知公众号具体行为,再进行研究是否属于违规。增加了微信方的工作量,所以监察难度比较大。

    第二种优化就是,提供给粉丝其他选择,报名方式不仅限于转发才可以,例如发红包或引导下载APP学习。设置两种报名方式来引导用户行为,可以算是没有直接触犯强制转发的规定。

    2.文案优化

    第一种,规避微信关键词拦截,可以采用用图片取代文字的方式,如,

    第二种,采用拼音代替的方式,如,

    文章怎么好,你不(zàn)一发么?

    这两种方式虽然常见,可以跳过微信群发前的涉嫌诱导提示,but你的竞争对手微微动动手指,举报一下,你就中招了。but很重要。

    3.放弃诱导行为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完美规避风险,那就是,放弃转发报名的模式。

    虽说现阶段微信没有查处转发报名的模式,但是不代表微信默许这种行为,毕竟,这是比较明显的破坏朋友圈用户体验的诱导行为。

    什么都不做,才永远不会犯错!

    今天写这篇文章,是想提醒各位号主,现存的风险有哪些,并不是劝各位自我严格。毕竟聊起运营推广,谁人都是一把辛酸泪。

    作者:课橙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c5ca057c6c2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信诱导分享规则解读与规避-微课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ib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