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出奇的静,浮躁的社会,浮躁的我,思绪翻滚。每到抉择,总是纠结。是该过轻松的日子,还在无限的责任中适当放大自己的人身价值。当然决定权也不在自己的手里,只是说有这么个机会而已。求助他人,均为两难。
做学校工作时曾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源,以学校发展为先”的理念,让学生“心有所学,学有所得”。在教研工作上提出“主题教研”,评课做到“2+2+2”,形式上略有好转,效果并没有立杆见影,省厅某领导调研,如是说,领导导曰,可往名校发展。于是写下打油诗:古人革新多玉碎,如今教改势必行,志在把校兴。某师评: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突破桎梏,砥砺前行。此评论远高于我的无病呻吟。当然在师怨成疾的背景下是校没兴起来。自叹到“师者,文化人也,本文以化之,化以文之,然困于奖励,衡于生计,重安轻教,师之身,姆之为。”吾呼:孰怨,若变,语毕,悻悻然,惶恐之色于表。以书濡,论染,皆否,弃。师怨成疾,乃师道下滑,国之殇,民之损矣,得治其根,刨其本。
之后易岗移位,重新研究球及琴棋书画,在单位吃早餐或到某办公室闲聊时,都被戏称为“球人”,实际上我只是利用公家时间陶冶自己的情操和锻炼自己的身体。
到哪都得有安身立命之本,到中心后就想:什么是“立中心之本,强中心之略”。于是组织好赛事,以赛促教,效果初显。办免费公益培训班,与初想大相径庭。象棋9人;羽毛球15人,后来有20左右人;足球30多人;篮球20多人,每当公益与交钱的冲突时,家长和学生就优先选交钱的而放弃公益。难怪义务教育与课外辅导机构并存。这就是现实社会。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当然我们不想论政与教的关系。但是千年大国,华夏儿女,千古厚重,承载着卓越之文化精神;世纪沧桑,铸造了多少民族英雄。天行健,得自强不息,地包容,须厚德载物。和谐盛世,大国自信。沧海桑田,开来继往,沉浮升降,几盛几衰。人也,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修养、德性、素养。于此,想呼吁,增强对教育的理解、尊重和认同,彰察往来,见微知著,为振兴教育尽绵薄之力,共赴辉煌。
王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