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短视频也是挖空心思

短视频也是挖空心思

作者: 黄思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8-14 00:18 被阅读0次
孩子善于用身体、精神、心灵向真正的自我作出回应,父母有义务在精神上为他们提供自由。父母应鼓励孩子倾听内心深处的呐喊,享受探索新知的乐趣,品味掌握技能的喜悦,体验勇敢冒险的滋味。当孩子发现父母从不刻意追求什么,活得真实而纯粹时,他们也会发展出同样的心理素质。——摘录自(美)沙法丽博士《父母的觉醒》
截图1‖如侵立删 截图2‖如侵立删

今天,看到一个网络高赞(10万以上)的某微短视频,确实是在走心努力地拍视频,我也不吝啬,给她大赞好评。

暂把视频内容摘录如下:

种花人A:“我的树,为什么不开花啊?”
园丁:“噢……您这个品种,不擅长开花,比较适合散叶。”
种花人B:我们这么多年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她能开花结果啊!
园丁:可是您当时养她的时候,写着,只要健康成长就行。
种花人A:那是以前。
种花人B:现在不一样。
医生:CT结果出来了。
园丁:她的内里已经空了。很严重,必须要留下来治疗。
种花人B:为什么别人都能开花结果,就她不能。
种花人A:仔细看看什么毛病,还能不能开花结果(把医生的CT检查结果打丢在地上)
园丁: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方式,不一定非要开花结果啊……她……她好像已经有点自毁倾向……(打开医疗箱翻找求助)
种花人A:那她不敢。
种花人B:她没这个胆量。
园丁:剪哪条线啊?她喜欢什么颜色?(呼吸机等设备辅助救助)
种花人A和B:不知道啊!可能是蓝色吧?
园丁:快救救她,烧伤自己很疼的。(果断剪掉了蓝色引线)
种花人B:哎,不会吧!(同时显示救治的机器嘟嘟声,表明已经死了。)
种花人A:又在装。
种花人B:这么多年,浇水施肥,一个不落,她有什么想不开的。
(场景二,又来一对种花人CD)
种花人C:咦,他又怎么了?
园丁:他没有问题,是其他绿植欺负她,你们要好好安慰她。
种花人C:她不惹别人,别人能欺负他吗?
种花人D:对啊,他肯定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你回头教育教育他。
园丁:枯……枯萎了。
种花人C:这……
园丁:我都能相信他,为什么你们就不能相信他。
(转身发现第一对来咨询的种花人,已经把绿植火烧了。园丁飞扑上前,已经迟了,圆顶流下了眼泪。)
种花人C: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种花人D:我们是第一次养啊?
园丁:但你们曾经也当过绿植,没有完美的养护者,也没有完美的绿植。改掉就好了,家里的冷眼,要比外面的拳头,更让人鼻青脸肿。
(完)

这个视频很有意思,颇有点像两幕剧,短小精悍,意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一句都没说孩子与父母怎么样,可是都看得懂,它句句在说“中国式”的亲子关系,我们是不是常常“以爱之名,你必须听我的”。它极大的地讽刺了缺爱式的抚养。

最近,一直在读美国的沙法丽博士的《父母的觉醒》,书中一直在唤醒父母的觉醒,可谓不遗余力。书中列举了很多美国家庭缺爱和不觉醒的家庭案例,同本视频可谓异曲同工之妙吧。

我在此,只思考一个点。我们常常讲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何父母最初明明最大的心愿只是“期望小苗长成一棵大树”就好,为何到头来却拼了命鸡娃,期望孩子必须考名牌大学,毕业后,孩子必须挣几百几千万的财富,父母才能满足呢?

视频中有两句话讽刺得好,父母竟然说出了“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孩子一直还是那个孩子,孩子没变;咋就到了父母那里全变了,变成和以前不一样了呢?说来说去,还是初心变了,虚荣自大,自负爆棚,欲豁难填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视频也是挖空心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jc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