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遗逸仕两朝,先宋闲居后应诏。
书画俱佳可名世,诗文音律皆通晓。
书法不传今已久,掀起魏晋复古潮。
用笔结体言犹在,楷书四家世无超。
元代书坛盟主赵孟頫的书法从元、明、清,直至今天,影响了近700年,世称“赵体”。但对于赵孟頫的书法历来毁誉不一。赞美他的人把他的书法说成完美无瑕,夸得跟朵鲜花似的;贬低他的人把他的书法斥责得体无完肤,只差往脸上砸臭鸡蛋了。
鲜花派:
“吴兴赵公书名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子昂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则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元▪虞集
“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书第一。”元▪鲜于枢
“(赵孟頫)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书法二王,画法晋唐,具入神品。”明▪夏文彦
臭鸡蛋派:
“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唯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明▪董其昌
“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清▪傅山
“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清▪梁巘
“子昂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清▪包世臣
赵孟頫临《洛神赋》卷
其实,这都不客观、不科学。对于赵孟頫,首先要予以肯定,确实是成就斐然的一代书法大师。赵体的温润闲雅、妍媚纤柔,是我国古代书坛上一支影响较大的艺术流派,它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时至今日,赵体还受很多人喜爱、学习。当然,赵体确实存在一些弱点,就是纤弱软俗。但这一点也不能一概而言,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残本(选页)
最近读《兰亭序》较多,我们以此为例。赵孟頫临的《兰亭序》不少,至今还能见到的“赵临本”有多种,《兰亭十三跋》是他学《兰亭序》的心得体会。他笔法精熟,“日书万字”。他还曾以《兰亭序》当作“日课”临习、玩味。我们用他的临本与冯承素神龙本相比,似乎有过之无不及,看起来流畅、妍美,但仔细加以对比,也掺进了他自己的好恶与习惯;再以格调相比,似有“俗气”,这是怎么回事?
赵孟頫《临兰亭序》
原因在于“规范化”,有“馆阁气”,失掉了原贴的随意、古朴之气。“馆阁体”是明清科举考试中,要求字形整齐化一,规范平均。 因此在书坛上形成了一种规范字的风气,字写得漂亮、规矩、平均,于是这种“规范”大为“普及”。在书法史上起了一定的副作用,使得“千人一面”,失去了个性、灵魂,令人乏味。因此“馆阁”与“俗”成了同意词。
赵孟頫《临兰亭序》
赵孟頫是临帖的高手,但也有毛病。在他的临本中点画的虚尖、甩尾(撇捺及连笔处)多而且显弱,不如“神龙本”。在他的每一字中往往点画过于停匀,太“规范化”了、就不免有“馆阁气”。他在重复字的处理上也不如“神龙本”,如几个“兴”字和“怀”字,以及“之”字,雷同之处甚多,他的临帖多像自己,而少晋人风采。
在他的临本中使转处失真出也不少。另外,赵孟頫也有“习气”,由于笔法娴熟,字字过于精巧,令人目不暇接。书法讲究宾主的陪衬与照应,在要“平中求奇”。字字精巧有如“宫女如花满春殿”,不免争风吃醋。难怪有不少人说“赵体”有“俗气”。但无论如何,赵的运笔娴熟,无人能比,他的“日书万字”更令人叹为观止!他学二王为己所用,又遍临诸家,成为干古名家,这是不可否认的。
赵孟頫 《临兰亭序卷》无锡博物馆藏
这一点也是在研究赵孟頫的书法艺术时,常有的两个问题之一。也称为后来评论者对“赵体”轻视的嫌隙。一是赵孟頫以宋皇室后裔入仕元朝政府;二是刚才我们简单谈到的,清代前期“馆阁体”泛滥书坛,赵孟頫被视为“罪魁祸首”。
清朝馆阁体圣旨
赵孟頫为人的品格,肯定无法与慷慨悲歌、英勇就义的文天祥、陆秀夫等人相比,但也不能把他和屈膝投降、卖国求荣的秦桧、贾似道等同为一类。自古以来,评论书法家就很重视书家的人品,但是人晶毕竞不能替代书品,更何况还不能给赵孟頫戴上一顶“卖国求荣”的帽子。难道赵孟頫也要英勇就义才能体现忠义二字吗?所以,为此来否定赵孟頫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是缺乏公正的。
乾隆皇帝书法
再就是关于清代“馆阁体”充斥书坛,只是书法艺术发展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清代由于政治、经济,特别是科举制度的需要,乾隆朝才拼命热捧“赵体”,恶性发展了赵孟頫纤弱软俗的一面,而摒弃了他那内含筋骨的一面。这当然会使赵体江河日下,声名愈劣。所以这笔账不应完全记在赵孟頫身上!
赵孟頫(公元1254一1322年),元代文学家,著名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因所居有鸥波亭,人们亦称赵鸥波。宋宗室。《元史赵孟頫传>》记:“宋太祖子德芳之后也。”赐第湖州(今浙江省吴兴),故为湖州人。赵孟頫十四岁时因父荫补官试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 “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元朝统治者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派行台御史程巨夫来江南,搜访遗逸、赵孟頫被荐入朝,因其才能和特殊身份,颇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官兵部郎中,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迁集贤直学士,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对赵孟頫也十分赞赏。《元史赵孟頫传》说:“(仁宗)以赵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轼)。又尝称赵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死后,被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