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五年前的那场高考

十五年前的那场高考

作者: 雨上森林 | 来源:发表于2017-06-07 15:08 被阅读8次

    2002年,我们的高考就是在那个时候,那个时候的我对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很没有信心,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很差,英语成绩很一般,一直比较好的科目就是语文和文科综合。

    我总是在想,有没有什么考试,可以专为我定制,可以没有数学,当然,那只是我的幻想。

    图片来自网络

    那个时候很迷惘,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很多的期待,但是我明白在这场老师都说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中我真的没有胜算。

    我是一个很认真很认真学习的学生,但是这种认真依然没有能对我的成绩有太大的提高,语文和文科综合再好也拉不来太多的优势,所以在老师们安排的竞争机制中,我很遗憾地从当时的尖子班退下来,退到普通的班级,因为当时的实验班是按照总分排名来选取的,而且是流动制,那时候我不敢抬起头来看别人的眼神,这种竞争机制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当时真的很在意这场考试,因为它已经被所有的人渲染得像“神话”一般,成败似乎在在此一举,穿草鞋,穿皮鞋就在这场战役中,我的父母更是下令,只有考上本科才可以继续读书,我当然很想上大学,这是我的梦想,尽管那个时候大学扩招,上大学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我们乡村的高中来讲,能够考上本科的学生真的很少,一个学校最多十几个,那就意味着我必须是学校的前二十名以内才有希望,我知道这很难。

    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利器,只是在滋长着学生们的虚荣心,从古至今,知识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是追求自我的完美,对于社会而言是促进社会的进步,如果知识只是在于给自己“皮鞋”这种为自己谋取优厚的社会条件的工具,那整个社会的人都是追赶金钱的奴隶。知识带给我们的名利是附加,可不是至上的。

    这种压力一直压得我踹不过气,但是我还是强迫自己认真,努力地去学习,这种强迫,这种高压环境,让学习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兴趣,以前我想过,但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当时都是学一样的功课,考一样的试题?就能选拔出优秀的人才,难道就是所谓的通才竞选机制?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天赋,这种天赋不一定是均衡的,能够在“高考”这场战役中胜利的,只是说,他的天赋很均衡,恰好符合了“体制”。从这场战役中落败的人,也不能完全否定自己,上一个二流的大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兴趣,也并不是一个差的选择,谁说获得成功的人都是名牌大学出生?谁说人生就只有这一次机会?这种危言耸听才是扼杀青春学子们“自信”的根源。我们的成功可以来自各个方面,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长处和爱好。

    龙和瑶,是我在实验班的好哥们,我们经常在一起玩,一起感叹对应试教育的憎恨,一起谈论自己的未来,相互鼓励,一定要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战役,不管结果如何,但至少我们能做到青春无悔!

    是啊,这么多年了,我还有自己当时拼命读书的印象,当时的宿舍是10点钟准时熄灯睡觉,为了能够背记更多的东西(因为文科大多都是靠记忆来答题)我总是加入那些到食堂夜读的队伍,在寒冬的冬夜,穿上厚厚的棉袄,戴上手套,拿着书去食堂里借灯光,然后读到11点多回去睡觉。其实,每次夜读,我并不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因为一整天的学习后,感觉大脑有种饱和的状态,昏昏的,但是我只想让自己进入最勤奋,最努力,最拼的状态。不过,也验证了“不是努力就可以达到”这句话。

    我曾经是一个多么傻的姑娘,以为努力就可以了,以为勤奋就可以有收获,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是大人们教育孩子的一个美丽的谎言,也是一种愚昧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要更注重选择,更注重方法和效率。

    那个时候,流行歌曲在校园里面很火,我当时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光良的《童话》,最开始喜欢他是因为这首歌的名字,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读童话故事。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总是勾起我对安静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过他的有一句歌词倒是很符合我当时的心境:你曾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能否如愿圆了我的大学梦,是不是这也只是一个童话?

    春日的阳光格外的灿烂,格外的温暖,那时候我和沙,娜一起搬出寝室,租在外头民户的家里,我很喜欢中午放学的时候,慢慢地走在校园的小道上,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看着远处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似乎那美丽的田野的边际,就是我要追逐的远方。

    后来,我读了一个大家所认为的“三流”的大专,但是我觉得这所大学,给予了我最好的环境和人生最大的收益。在这所大学,我自立更生,结交朋友,努力学习专业。就是在这所大学,我真正做到自立。

    毕业后,我凭着自己的爱好,做了一名文案策划。我从来没有学过这个的专业,但是因为我对文学的爱好和坚持,我照样能得到这样的工作。至于专业的知识,我有着广泛的再学习渠道。

    我觉得,在职场和社会中,大家拼的是能力和技能;不可否认,名牌大学出生的人在职场中更有底气,但这种自信和底气是自己给的,企业最后考察的是个人的能力。

    也许高考真的为我们的国家输送了很多人才,但是也让我们损失了很多人才,这种通过考试最为唯一的标准来选择未来人才的方式,让很多人成为了考试的机器,也让很多本来该有机会接受更好教育的人流落社会,任凭她自己的造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五年前的那场高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oi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