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委派大禹继续治理洪水,天帝后来也把息壤送给了他,以协助治水。 为了彻底战胜共工,杜绝水患,大禹在茅山召集众神,商讨计策。由于茅山是众神“会聚计议”的地方,后来就改称会稽山。会稽,就是会聚计议的意思。 众神纷纷准时赶到会稽山,共商治水大计,只有防风氏姗姗来迟。防风氏身高三丈多,龙头牛耳,独眼独眉。他的骄傲怠慢激怒了大禹,大禹立刻下令处死他。但防风氏身材高大,刽子手够不着他的脑袋,只好命人临时搭了一个台子,刽子手站在台子上,才砍下了防风氏的脑袋。眼看着防风氏因迟到被杀,其他神灵都心惊肉跳,丝毫不敢违背大禹的命令。但防风氏的部下们对此十分不满。后来在大禹乘着龙车巡游南方的时候,防风氏的两个部下用弓箭射向大禹,企图复仇。这时,空中突然响了一个炸雷,拉车的两条龙立刻飞向高空,使大禹躲过了他们的刺杀。防风氏的两个部下害怕了,拿刀刺穿自己的心脏而死。大禹看到这一情景,心中哀伤,就把不死草和防风氏部下的尸体埋葬在一起,使他们复活。不过,复活后的他们胸口依然留下了一个洞,他们的后代也都是这个样子。这些人在南方建立了一个国家,就叫“穿胸国”(或“贯胸国”)。 大禹率领众神首先驱逐共工,断绝了水患的根源,然后杀死了共工的部下--九头蛇怪相柳。相柳的血十分腥臭,溅落在哪里,哪里就寸草不生。大禹只好从别处取来好土,以掩埋溅了相柳血的土地。可是,刚刚掩埋完毕,地面就塌陷下去。一连掩埋了三次,全都发生塌陷。大禹索性在这里挖了一个大池塘,又在池边为天帝建了一座祭台,以镇压相柳的邪气。共工的另一个部下是浮游,他跳进淮河深渊,变成一头红色的熊。这头熊总是笑嘻嘻的,但凡是遇见它的人,必然会遇到灾祸。它如果出现在堂屋之下,那么全国的人都会恐慌;如果进入了堂屋,那么国君就会死亡。 在这之后,大禹把息壤撒到洪水中,水中迅速出现陆地,有些地方甚至形成高山。可是,大地上的河道依然不是很畅通。于是,大禹开始挖掘河道,以疏通河水。他首先治理的是北方的黄河。 黄河横贯中原大地,是古人心目中最大、最重要的河流。在神话传说中,黄河发源于神圣的昆仑山的东北角。流出昆仑山之后,黄河被积石山阻挡,无法前进。大禹便在山脚下凿出一个大洞, 使黄河水顺利穿过了积石山。这个洞后来被称为“石门”。河水从石门涌出,经过一片原野,来到龙门山。古时候,龙门山和吕梁山互相连通,完全挡住了黄河的河道,形成一片汪洋。大禹使出神力,凿断龙门山,为河水开出一条通道。滔滔河水冲出龙门山,一泻千里。被凿断的龙门山像两扇大门一样,所以大禹把它命名为龙门山。传说江河湖海里的鲤鱼每年都要沿黄河逆流而上,来到龙门山前,能够穿过这段河道的就成为龙,失败者还鲤鱼。黄河水冲出龙门山,进入河南后,又遭到砥柱山的阻挡。大禹在砥柱山上一口气凿出三个缺口,形成神门、鬼门和人门,合称三门。这就是现在的三门峡。从此,黄河一路顺风,穿越华北平原,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后来,大禹又奔走在各地,着手治理其他的河流。不过,到了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里记载的大禹,已已已经完全没有神性了,而是完全依靠人力疏浚河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