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文言赏析】
南朝旧族,为臣拜相

南朝旧族,为臣拜相

作者: 我怀文史哲理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19:25 被阅读0次

萧瑀,字时文,唐初宰相,出身皇族,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第七个儿子,西梁靖帝萧琮异母的弟弟,隋炀帝萧皇后之弟。

幼时以孝道闻名于天下,爱学工书,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初封新安郡王。

西梁灭后,随从萧皇后进入长安,拜内史侍郎,直言进谏隋炀帝,贬为河池太守。

归顺唐高祖,拜为户部尚书,加光禄大夫,封宋国公。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六任宰相,六次罢相,削爵贬出京城。

贞观十七年,名列凌烟阁,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贞观二十二年,萧后去世,深受打击,重病而死,追赠司空、荆州刺史,谥贞褊。

史书载:

萧瑀,字时文。幼以教行闻。聚学属文,端正鲠亮。常修梵行,每与沙门难及苦空,必诣徽旨。常观刘孝标《辩命论》。恶其伤先王之教,迷性命之理,乃作《非辩命论》以释之。高祖定京城,武德元年,迁内史令。高祖乃委以心腹,凡诸政务,莫不关掌。高祖每临轩听政,必赐升御榻,呼之为萧郎。瑀孜孜自勉,绳违举过,人皆惮之。

及太宗临雍州牧,以瑀为州都督。高祖常有敕而中书不时宣行,高祖责其迟,瑀曰:“今皇墓初构,事涉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比每受一数,臣必勘审,使与前敕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 瑀见事有时偏驳,而特法稍深,颇为时议所少。

房玄龄、杜如晦即新用事,疏瑀亲封伦,瑀心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而辞旨寥落。太宗以玄龄等功高,由是忤旨,废于家。俄拜特进、太子少师。太宗常谓瑀曰:“朕欲使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瑀对曰:“臣观前代国诈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盘石之囤。封建之法,实可遵行。”太宗然之,始议封建。寻坐与侍中陈叔达于上前念诈,声色甚厉,以不敬免。明年,征授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瑀多辞辩,每有评议,玄龄等不能抗。

玄龄、魏征、温彦博尝有微过,瑀劾之,而罪竟不问,因此自失。由是罢御史大夫,不复预闻朝政。太宗赐瑀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又谓瑀曰:“卿之守道耿介,古人无以过也。”瑀再拜谢。

魏征进而言曰:“臣有逆众以执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执节,明主怒之以劲。”太宗悦其言。瑀请出家,太宗谓曰:“甚知公素爱桑门,今者不能违意。” 瑀旋踵奏曰:“臣顷思量,不能出家。”太宗以对群臣吐言,而取舍相违,心不能平。瑀寻称足疾,时诣朝堂,又不入见。二十一年,从幸玉华宫,遂疾于宫所,年七十四。

相关文章

  • 南朝旧族,为臣拜相

    萧瑀,字时文,唐初宰相,出身皇族,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第七个儿子,西梁靖帝萧琮异母的弟弟,隋炀帝萧皇后之弟。 幼时以...

  • 南朝多好臣,一岁一易主。北朝无好臣,百岁一易主。

    南朝多好臣 “南朝多好臣”,来自南北朝君臣经典对话:“南朝多好臣,一岁一易主。北朝无好臣,百年一易主。” 好臣的标...

  • 以叛为父,表服朝廷

    李宝臣,原名张忠志,字为辅,奚族。 其是唐中期军阀将领, 原是范阳射生官,安禄山收为养子。亲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拜...

  • 与公主殿下书

    拜于公主殿下足下: 臣惶恐,今日有幸陪殿下于操场漫步,臣追风而行,为殿下踏平坎坷,臣沐浴星光,为殿下接续前路。...

  • 齐国之兴,兴于众志

    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成为君主,又听取鲍叔的推荐,拜之前政敌的辅臣管仲为相,最后将齐国建成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的治国...

  • 无题

    忠肝义胆古相照, 铁血柔情今缠绵。 呕心破印主为臣, 薨刻未至臣守汝!

  • 《旧良臣》

    《旧良臣》 飞鸟尽,良弓藏 六腑五脏,皆惊惶 恍然间,心忧伤 仁义失常,刀微霜 好儿郎,未曾防 功德安放,蒙尘相 ...

  • 七律·感遇

    大江东去尽风流,苦雨依随不自愁。 木落千山晚天冷,春栖百鸟翠林幽。 贱臣为相推新法,膑足鏖兵雪旧仇。 莫厌雄才逢玉...

  • 归去来兮辞

    元宣三年大雪初至,景帝逝举国同哀,帝女苏禾强忍悲恸登基为帝。奉先帝遗诏拜顾氏娇女顾云歌为相,尊为帝师。顾氏一族由...

  • 岭南陈氏,南朝之臣

    陈法念,南北朝梁朝人,是萧衍皇帝的重臣。 陈法念应为中原衣冠望族,庶族地主,南迁后曾派驻岭南之粤西为官。 在当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朝旧族,为臣拜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qi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