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南朝多好臣,一岁一易主。北朝无好臣,百岁一易主。

南朝多好臣,一岁一易主。北朝无好臣,百岁一易主。

作者: 佘克宁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20:30 被阅读0次
    南朝多好臣,一岁一易主。北朝无好臣,百岁一易主。

    南朝多好臣

    “南朝多好臣”,来自南北朝君臣经典对话:“南朝多好臣,一岁一易主。北朝无好臣,百年一易主。”

    好臣的标准,因时而异。曹操与诸葛亮,如诞生于武帝刘彻时代,是酷吏的模范。王导与谢安,如诞生于光武帝刘秀时代,是平凡的官僚。

    南北朝时代“臣”的表现,是南北不同格局的结果。 五胡乱华,北朝战乱频繁,但胡人与汉族士大夫结盟的后果,使北朝没有挣脱“分久必合”的大一统轨道。北朝的“臣”如王猛、崔浩、李冲等,是曹操与诸葛亮的继承,是隋唐名臣高颖与房玄龄的前辈。北朝臣僚,是经世致用的代表,专注于治理,但难逃堕入保守圈套,北宋司马光,正是北朝臣僚的最终归宿。

    南朝的“臣”,是魏晋风流的后代,是政治妥协大环境的产物,对于南朝臣僚而言,王导型的天才外交与无所作为之间,难以准确定义与划清界限。南朝臣僚,没有北朝臣僚经世致用的条件,演变的路径,只会沦为政治上的“右派”与“左派”。右派,是南朝臣僚堕落为谄媚臣属的定义,谄媚,是魏晋风流的最终归属。左派,是南朝臣僚以激进方式重回政治舞台的途径,北宋变法的主持者王安石,恰恰是南朝臣僚的最后归宿。

    拓拔宏说的南朝好臣,是魏晋名流的继承者。魏晋名流以“清谈”闻名于世,是祸国殃民的士大夫阶层,但是名流的高雅与门第,极具迷惑性,连拓跋宏这种英明帝王,都认为是“南朝多好臣”。

    “一岁一易主”,东晋南朝大一统政权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正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岁一易主”的南朝社会,不管政权如何变幻,“好臣”永远存在。南朝的门第世家(好臣),是南朝根深蒂固的力量。

    “百年一易主”,自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北朝的北魏汉化,以汉魏晋一脉相承的大一统国家为范本,君王才是北朝的根本。

    “江北无好臣”,拓跋宏的汉化措施阻力重重,受到北魏鲜卑贵族的阻挠。拓跋宏反感之余,或许也预见到北魏的汉夷融合运动,蕴藏的矛盾将演变为动乱与战争。

    在以魏晋南朝为汉化范本的北魏汉化进程中,拓拔宏心目中的好臣,或许是魏晋南朝一脉相承的江南士大夫。拓拔宏的认知,存在严重谬误。

    “汉化”,是民族融合的专业术语,蛮夷与华夏融合之汉化,不同时期的汉化范本不同。北魏汉化的范本,是魏晋清谈成为风气的东晋南朝。

    五胡乱华,东晋政府南渡江南,北方部分士大夫随同南下。离开战火纷飞的北方而南下的士大夫,是东晋政府中上层官员与贵族。没有南下而留在北方的士大夫,则是中下层官员与贵族。(大规模战乱,上流社会人士,一般随政府迁移)

    东晋上流社会人士,拓拔宏心目中的好臣,恰恰正是以魏晋清谈为时尚的阶层。南朝的好臣,以维护家族利益为己任,无视政权变换。南朝的好臣,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代表性阶层,接下来的路径,唯有等待才华横溢、不切实际的隋炀帝杨广时代,南朝的好臣,将最后的微弱光芒投射向君王,博取最后的认同。

    拓拔宏以东晋南朝的所谓正统政权为汉化范本,门第世家的华丽外表,使拓拔宏产生错觉。

    东晋南北朝真正的好臣,不在江南正统,而在蛮夷北方。
    魏晋时代的上层门第世家,大部分随晋政府南下。上层门第世家,是经世致用无出路、转向玄学与清谈的魏晋门第世家的后代。上层门第与中下层门第的区别在于,上层远离经世致用哲学、靠近玄学与清谈,而中下层门第尚存经世致用理想、而并未彻底被玄学与清谈所俘虏。

    北方中下层门第经世致用的典型,是加入蛮夷政权的“贰臣”崔浩家族(现代称之为汉奸),“贰臣”的主要功能,是大幅度减少蛮夷政权杀戮顺民的数量,恢复北方秩序。崔浩,是推动北魏汉化、同化入侵蛮夷的主要奠基者。

    以玄学与清谈为标准,南朝多好臣。以经世致用的贰臣为标准,好臣在北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朝多好臣,一岁一易主。北朝无好臣,百岁一易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jg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