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容易被过去纠缠住的人。心思很重,很沉,很容易想很多。这兴许和我读到的书有关,书从某种程度上我的理解是表达人性,或者探索人性的幽深深处。读这些书,自然也就好像认识了千千万万不同的人。现象倒是其次的,我是说,就我们所见的那些事儿,那些所谓的“真相”,还有话说——没说“实话”或者说“有些话”永远不会对任何人说。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反思自己:说实话会如何呢?它所需要承受的代价会否比说谎要沉重得多?如果某一天谎言被揭露出来,那么过往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的话,会后悔当初说谎吗?……最后的最后,我得出的结论:宁愿真诚地、坦然地面对一切,尤其是我的内心。
诚然,兴许别人不会计较,或事后大可以弥补,还可以是搪塞、糊弄、继续用更多的谎言……这些都是其次的。我所担心的是:会否某一天我什么也解决不了(就只学会说谎,甚至连自己的爱都不敢承认)。
是的,我们都知道,很多事终会过去。我是说,选择怎样的方式更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呢?
避免不幸、避免麻烦、避免尴尬、避免难看,乃至于逃避真实的自己。过去我就是这样过来的,任何事,我是说任何事情,只要能够避免、逃避,只要还有得选,我总是那个“避重就轻”的人。那时,我还自以为自己聪明嘞!
是啊,那时是真聪明,聪明到目光短浅、只顾眼前而不自知;聪明到以为别人都傻,只要别人不说,我就假装不知道;聪明到连我自己都麻木了还浑然不知,于是我总是对的、总是聪明的。多可笑的聪明啊!我是说,如果不是因为聪明,我怎么可能那么多年过去还毫无长进呢?
想想看,不说聪明的人何其多吧。就只是生活来说,过得比我好的人简直不要太多。这还只是生活层面,事业呢?未来呢?发展呢?潜力呢?艺术呢?或者说,出学校那么久我收获了什么呢?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哪里。
是啊,自己怎么会愿意承认自己是有问题的呢?即使心底已经认可,嘴上还是不免习惯地进行辩解。可谁需要解释,谁要听呢?那不过是眼看“自欺欺人”不下去了,只好“自我安慰”罢了。多怯懦啊!
一个连面对自己的勇气都没有的人,又怎么可能真正认可自己,去爱自己,以及愿意去为自己付出呢?如此一来,又如何成长呢?
这么多年下来,我一直和过去纠缠。最初,我想的是,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还不肯承认是自己有问题)?我找了诸多原因,从大环境、大背景到社会现状、市场环境,再到文明和文化,然后到原生家庭、性格个性,以及别人的成功是怎么来的,运气、机遇、选择……借口总是找不完的。乃至于我甚至联想到“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然后,问题就解决了吗?我是说,很多问题即使后知后觉好像“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那又怎样呢?我既回不到过去,更无法将过去推倒重来。
当然,如果我真的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改变,也许会有新的转机也说不定呢?但这样的“也许”谁敢承诺什么呢?我是说,如果我真那么聪明的话,我又何至于落到现在自己这般田地呢?
不过经此这么一思考,我也并非毫无所获,最起码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我并不聪明。不聪明亦有不聪明的活法,不聪明的人多了。这不“曾国藩”就比小偷还“笨”嘛?但那又能代表什么呢?我是说,小偷也有名有姓,但小偷怕出名不是吗(不好意思,扯远了)?反而曾国藩承认自己的笨,继而才有了后来的“大智若愚”不是?
其实,大智若愚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不好说的,反正求是求不来的。这是可以知道的。就像自己骗不了自己是一样的,更多的时候只是不承认并不代表不知情。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一直都知道,甚至知道自己的问题可能远比很多人都要多得多。
但什么是问题呢?问题不是说不知道或知道,不是说有没有答案,更不是说仅仅只是疑问。与之相关的最切实的是,能不能做到不让问题产生坏的影响,又或不让问题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试问,无论是从自己的角度还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又或从对比的角度或因果论的角度,谁没问题呢?换句话说,你成为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了吗?你就没有遗憾吗?你就真的多么认可自己吗?……谁都有问题,不过是问题的多与少的区别罢了。
但问题是,问题的存在影响我们什么了?有解决办法、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还会是问题吗?如果没有那条件,无可奈何,承认这一点,然后去增补回来不就行了,待到条件完备时,问题自然不再是问题了。我是说,与其纠结过去,不如坦然面对当下,去行动起来。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啊!
如果只是在头脑中想,想千万遍然后想明白或想不明白,只需问:如果能通过想就想明白然后就把问题给解决了的问题,它是真的问题吗?它存在过吗?这不是“杞人忧天”吗?
笨点没什么,不聪明也有不聪明的活法,只要去行动,我倒不是想说什么“勤能补拙”,我想说的是,如果你都确定了问题,大可以通过行动去更进一步了解问题,了解具体的、可行性的部分,以及自己能做到的部分。而通过这些行动,难道你对问题还会一无所知或不知所措,又或无所适从?不至于的。
问题始终存在,但别让问题影响了你的冷静:行动就是良方。
我是说,无论你怎么看待“知行”的关系,如果它们是存在必然关联的,“知”尚不可求(如果那么容易想通那也不至于困在原地那么久了),所能做的就是在“行”中下功夫了,通过行抵达知,或从知继而用行验证知,都好。
在认识到这些之后,我释然了。不仅对于过去,还包括已经发生的诸多事情,乃至于当下发生的事儿,我都会换个角度去理解它。我是说,如果第一时间我以为我知道了、我懂了、我会了,我会再想想。又或者停下来,换个角度去思考:它是否就只是这样呢?
要知道,人很多时候很容易陷入自作聪明的阶段,也是这一点让很多人接受不了打击。我是说,干嘛凡事都往“人格”上去靠呢?因为自己确实是聪明的?还是因为自尊心呢?我是说,它关自尊心和聪明什么事儿呢!很多事情,我们能理解并不代表说自己就多么了不起。最简单的例子,与人交谈,你能听懂兴许是因为对方说得好呢?再就是你能看懂兴许是设计师考虑到了大家的认知水平……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吗?再说说最简单的例子,“一听就会,一学就废”这样的情况还少发生吗?
回过来去想,我们所认为的过去何尝不是筛选过后的结果呢?我们真能做到事无巨细全都记得吗?还是说我们琢磨透了过去,然后马上就能化身为另一个人了?人要是真那么容易改变,那该多可怕呀!再者说,我们理解了自己,就能理解别人了吗?事情的发生如果真那么简单,为什么就只在自己身上发生呢?说这么多,说白了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和“偏见”呗,还是觉得以自己聪明才智定然能够战胜过去呗!
话说为什么要执着于过去呢?换句话说,当下就再没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还是说,你把自己丢在过去里了?我很显然是后者。
索性,我花了四年时间,不断地打捞自己、打捞过去,我想看看那个“自己”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东西”。回过头转念一想,它真的值得我去打捞吗?我回不去了啊。我所唯一能做的不过是,要么继续这种徒劳的“打捞”行为,要么继续往前。而往前,又分为是紧抓着现在然后看着它发生继而应对,还是清醒地抓住现在,同时有目标的、有针对性的、有规划的去奔赴未来(是的,最重要的依旧是行动起来)。
我选择了后者,自然过去就该让它回归过去,只留下好的(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发现过去真没什么好的留下,我是说我自己身上)。既然如此,何必再执着于过去呢?从头来过呗(我真剃了个光头,仪式感庆祝一下,哈哈)。
也正是这一决定,我决定做真实的自己。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去争取,去创造,去改变,自己不会的就向那些会的人学习,向身边人学习(我们最初不正是这样走过来的吗?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做回最真实的自己)。别人比我过得好、做得好,那我就向他们学习,学会了就是自己的了。至于是谁,谁怎么样,好还是坏,那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有我的野望,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尽可能地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野心,而非只停留于幻想、想象之中(只有自己的才是自己的)。当然,“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铭记,以及力所能及的回报,这我觉得都是应该的。哪怕别人不这么觉得,但并不影响和妨碍我成为我自己,以及做真实的自己,真诚地面对生活。而这一切的前提当然是“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去行动。行动是最诚实的,如此具体,如此真切,且反馈及时(即使不是马上能看到结果,但依旧能够从变化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与时间同行,时间便不会白费。
最近看到一句话:“人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总有最后一条路,就是做回自己。”(出处:步履不停,原创有待求证哈,当然我是不打算去求证它。借助其表达就足够了。)
我很感谢能遇到这句话,我是说,从心去选择,把这个当作突破口,然后实事求是地去迎对生活的考验。我做了我想做的、能做的,我也愿意去承受它们所带来的一切变化,问心无愧。即心甘情愿,且义无反顾。
是的,我最后要说的是:“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