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个朋友圈都被一个叫《啥是佩奇》的短片刷屏了。
幽默中带着感动,被逗笑的同时又看得热泪盈眶。
故事的开始,住在农村里的爷爷给在城里工作的儿子打电话,正好小孙子接了电话。
爷爷问:“过年回家需要什么呀?爷爷给你准备?”
小孙子说:“佩奇。”
爷爷问:“什么是佩奇呀?”
电话信号却在这一刻戛然而止,爷爷带着满腔的疑惑和为孙子圆梦的心,踏上了寻找“佩奇”之路。
爷爷拿出老花镜一页一页翻字典,找遍了所有和“佩”相关的线索——“佩戴”“配种”......就是没有“佩奇”。
他又来到村里的广播站,向全村广播问有没有人知道“佩奇”?
杂货铺的老板给了他一瓶“佩琪”的洗发水;
同村的村民告诉他自己认识一个叫“张佩奇”的人;
但是爷爷觉得,这些都不是孙子要的“佩奇”。
最后,他费尽心思终于在一个去北京打过工的村民那里,得到了佩奇的信息:一头红色的猪,长得像吹风机。
凭借着这些信息,他努力用手中的工具反复打磨,终于创造出一个“佩奇”。
万事俱备,只欠孩子归来,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
听着旁边邻居家孩子进门的声音,爷爷终于沉不住气了,在废草丛中找回了天线,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可是那头却说:“不回去了!”
爷爷的心瞬间沉下来,表情落寞地一路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突然一辆轿车从背后开来,原来是儿子回家来接老人去城里过年。
爷爷一脸心酸委屈,却也没说什么,只说回家拿点东西再走。
年夜饭的饭桌上,爷爷一脸自豪地从袋子里掏出了给孙子的“礼物”——一个爷爷亲手做的“佩奇”。
故事的结局在欢声中落下,却也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动容和心酸:
游子在外一走就是一年,父母在家一盼也是一年,而他们永远都守着最好的爱,等着你的随时归来。
“今年不回家了!”
这句话对父母的杀伤力无异于核弹爆炸。
作为父母,他们能理解你在外一年的辛苦,所以他们将内心的落寞悄悄留在心中,唯一盼望的便是这一年一次的团圆时刻。等你回家,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曾看过一个广告片,片中的三个年轻人对于过年不回家给出了特别有代表性的理由:
第一个女孩说,不是不想回家,是回去怕父母失望。
以前和父母什么都聊,现在回去就是要面对父母不停地问这问那。保重身体啊,有没有找男朋友啊......
第二个男孩说,其实挺想回去的,但还是想留在学校复习好好准备考试。
路太远,来来回回要好几天,爸妈也说考试重要。
第三位男士说,工作太忙,过年还要飞去和客户谈合约。
怕父母唠叨,觉得学业重要,觉得路太远,需要忙事业,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过年不回家的理由。可是想想这些理由,哪一个是不能克服的?哪一个能比和父母团聚更重要?
在外的游子不妨仔细算一算,一年中我们能真正和父母团聚的时间是多少?
元旦,春节,国庆,再加上年假几天,满打满算一年也只有20几天。
而这些天里,除掉旅行、吃饭睡觉,还有跟朋友们的各种应酬约会,我们能真正陪伴父母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
假如父母现在年过半百,我们这辈子,能和他们在一起好好聊聊天、吃顿饭的时间,更是不忍心细数。
老来岁月,除了落寞,还有脆弱。
还记得去年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吗?
一场感冒,也许就是一场不能回头的告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能够相守相伴的每个时刻呢?
父母目送子女远去,那无声的眼光不是在说“不必追”,而是在盼望你深情的回眸。
常回家看看吧。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真得觉得父母老了?”
网友们的回答都很扎心:
“突然发现爸爸有点儿像小时候的爷爷。无比忧伤!”
“爸妈来北京看我,从建德门走到鸟巢,20分钟的路程,妈妈休息了3次。为啥不回家?为啥要跑那么远,现在越来越远了。”
“发现小时候能给讲奥数题的他,需要你讲很多遍操作才知道机顶盒里的层级目录如何切换;发现曾经骑车带你上英语课的她,下楼梯需要侧着一步一步地下……”
“以前爸爸一个人扛一袋小麦完全没有问题,收获时几十袋小麦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现在他再扛一些重的东西就容易扭着腰,睡觉还容易落枕,起夜也更多了。”
不知从何时起,妈妈的头发开始变白,从几根到一小撮,最后银丝满头;
不知从何时起,爸爸的腰背弯了,伟岸的身形渐渐佝偻,最后变成一个老头。
上一次回家,妈妈开始给我交代家里重要的财产和密码,我嘴上说着:“妈你说这干嘛?好好保重身体,你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眼泪却直往肚子里留,心里酸得不像样。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其实短短几十年一晃而过,不经意间父母就老了。
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孝顺,不是我们能赚多少钱,能有多大成就,而是儿女们在闯荡人生道路的时候,还能记得:
家里有永远支持你们的盔甲,也有永远有需要你们挂心的软肋。
前些日子,有一部高分电影《四个春天》赚了无数人的眼泪。
影片以导演父母的生活为素材,记录了从2013年到2017年这四个春节中,一个家庭的生活变迁。
朴实平凡的日子,勤劳乐观的父母,温暖美好的瞬间,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动。
第一个春天,两位老人活力充沛。
年关将近,陆爸写春联、拉二胡、吹竹笛,陆妈熏香肠、跳扇子舞、摘金银花。
客厅里摆好了鸡鸭鱼肉,等待儿女归家的他们显得格外兴奋。陆爸感叹:“哎呦,太安逸了”!
这便是最寻常人家的烟火气。陆爸抽出录像来看,上一次全家团聚过春节是1997年。
第二个春天,大姐得了癌症,头年还在餐桌上逗父母乐,这一年便一病不起。
两位老人依然努力让生活维持原样,默默地承受着痛苦和压抑,坚强地面对生活的苦。
姐姐去世时,导演哭得拍不下去。
陆妈说,继续拍,生活,还是要继续。
第三个春天,因为姐姐离世,陆妈开始抄佛经,歌也唱得少了,陆爸开始反复回看过去的家庭录像。
他们会在餐桌摆放姐姐的碗筷,会每隔两三天去墓边待上整整一下午。
两位老人先后生病,也变得越来越容易感伤,他们叮嘱儿子:“如果我们都不在了,你一定要有生活的能力,自强自立。”
第四个春天,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
导演刚刚离家,妈妈便发来短信:“早知道这么难受,干脆明年你们别回家过年了,我和你爸平时清清静静惯了,也不觉得。你们来了几天又走,家里刚热闹,一下子又冷清下来,受不了。”
短短四年,人生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尽在其中。
家中姐姐离世后,一家人便再也不能整整齐齐地在一起了。
仔细想想,子女能与父母团聚的时间真的太少太少。
有家人在,人间才是美好的四季,家不团圆,只不过是令人感伤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预告片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张印上归期的车票,是忙碌一年最好的句号。”
出门在外的游子们,无论工作有多么需要你,无论车票有多么一票难求,无论春运的大军有多么拥挤,也无论旅途有多么遥远。
一定要记得,家里的父母正守在窗前殷切地期盼着你。
为了不辜负这一份等待,过年了,早点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