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9年2月24日)
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前言
论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的道曲渊源与文人化特点
王志清
庾信的“道士步虚词十首”是最早的、也是南北朝时期唯一的文人步虚拟作。北朝道教思想的流行、周武帝发动的抑佛崇道运动及由此造成的弥漫朝野的道教气氛和道教典籍的大量出现是此组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作品虽然借用了道曲步虚的形式,但其深刻的思想意蕴和浓厚的文学色彩使之具有了明显的文人化特点。……
[关键词]:
庾信;步虚道士步虚词十首
——庾信
一
浑成空教立。元始正图开。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中天九龙馆。倒景八风台。云度弦歌响。星移空殿回。青衣上少室。童子向蓬莱。逍遥闻四会。倐忽度三灾。
二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三
归心游太极。回向入无名。五香芬紫府。千灯照赤城。凤林采珠实。龙山种玉荣。夏簧三舌响。春钟九乳鸣。绛河应远别。黄鹄来相迎。
四
凝真天地表。绝想寂寥前。有象犹虚豁。忘形本自然。开经壬子世。值道甲申年。回云随舞曲。流水逐歌弦。石髓香如饭。芝房脆似莲。停鸾燕瑶水。归路上鸿天。
五
洞灵尊上德。虞石会明真。要妙思玄牝。虚无养谷神。丹丘乘翠凤。玄圃御斑麟。移棃付苑吏。种杏乞山人。自此逢何世。从今复几春。海无三尺水。山成数寸尘。
六
无名万物始。有道百灵初。寂绝乘丹气。玄明上玉虚。三元随建节。八景逐回舆。赤凤来衔玺。青鸟入献书。坏机仍成机。枯鱼还作鱼。栖心浴日馆。行乐止云墟。
七
道生乃太乙。守静即玄根。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居心受善水。教学重香园。凫留报关吏。鹤去画城门。更以忻无迹。还来寄绝言。
八
北阙临玄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策。大火炼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九
地境阶基远。天窗影迹深。碧玉成双树。空青为一林。鹄巢堪炼石。蜂房得煮金。汉武多骄慢。淮南不小心。蓬莱入海底。何处可追寻。
十
麟洲一海阔。玄圃半天高。浮丘迎子晋。若士避卢敖。经飡林卢李。旧食绥山桃。成丹须竹节。刻髓用芦刀。无妨隐士去。即是贤人逃。
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
一
浑成空教立。元始正图开。
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
中天九龙馆。倒景八风台。
云度弦歌响。星移空殿回。
青衣上少室。童子向蓬莱。
逍遥闻四会。倐忽度三灾。
二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
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三
归心游 太极。回向入无名。
五香芬紫府。千灯照赤城。
凤林采珠实。龙山种玉荣。
夏簧三舌响。春钟九乳鸣。
绛河应远别。黄鹄来相迎。
四
凝真天地表。绝想寂寥前。
有象犹虚豁。忘形本自然。
开经壬子世。值道甲申年。
回云随舞曲。流水逐歌弦。
石髓香如饭。芝房脆似莲。
停鸾燕瑶水。归路上鸿天。
五
洞灵尊上德。虞石会明真。
要妙思玄牝。虚无养谷神。
丹丘乘翠凤。玄圃御斑麟。
移棃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自此逢何世。从今复几春。
海无三尺水。山成数寸尘。
六
无名万物始。有道百灵初。
寂绝乘丹气。玄明上玉虚。
三元随建节。八景逐回舆。
赤凤来衔玺。青鸟入献书。
坏机仍成机。枯鱼还作鱼。
栖心浴日馆。行乐止云墟。
七
道生乃太乙。守静即玄根。
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
居心受善水。教学重香园。
凫留报关吏。鹤去画城门。
更以忻无迹。还来寄绝言。
八
北阙临玄水。南宫生绛云。
龙泥印玉策。大火炼真文。
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
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九
地境阶基远。天窗影迹深。
碧玉成双树。空青为一林。
鹄巢堪炼石。蜂房得煮金。
汉武多骄慢。淮南不小心。
蓬莱入海底。何处可追寻。
十
麟洲一海阔。玄圃半天高。
浮丘迎子晋。若士避卢敖。
经飡林卢李。旧食绥山桃。
成丹须竹节。刻髓用芦刀。
无妨隐士去。即是贤人逃。
【步虚词】
步虚词,又称步虚洞章,步虚歌、步虚子,简称“步虚”,是道家斋醮时娱神的乐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所讽咏,故曰步虚”。步虚犹言飞升,道家指神仙飘渺虚步轻举之状。步虚词所配乐曲,由模拟仙人步行虚空诵经声而来。《山堂考肆·征四》引《吴苑》:“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忽闻崖里有诵经声,清远寥亮,因使解音者写之,为神仙之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这种声曲为汉魏乃至唐乐府所采纳。唐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卷下载:“步虚词,道观所唱,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道臧》洞玄部赞颂类收有《玉音法事》(此书编纂于北宋时期)三卷(第333册)卷上、卷中收有以曲线记谱的步虚词,每字下便注有音符腔调。曲线记谱是一种古老的记谱方式,《汉书艺文志》称其“声曲折”,一唱三叹,衬词较多,具有南曲风格。后世道士斋醮,散花烧香、绕坛吟诵的多是步虚词章。步虚词为道教重要声乐之一,据任半塘考证:它在最初它曾吸收一部分佛曲,后演化为独立的声乐系统,“《唐会要》于林钟宫(即道调)列《步虚》而个宫调之所属显然为道曲者,不下二十曲。其声一部分仿梵呗,用云璈、笙、磬诸器,以缥缈清远、纡徐寥亮为主,有别于一般俗乐。然歌者由道士而女冠,而女伎,则仍然与俗乐混。清《九宫大成谱》犹以七绝之辞传其声。”(《唐声诗》第十三《步虚辞》)
步虚词起源一说起于东晋,一说起于南北朝时期。据《崇文总目》四“道家类一”列《灵宝步虚辞》一卷、《步虚洞章》,其中的《步虚词》为东晋道士陆修静所撰。署名陆修静所撰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也收录此《步虚辞》,故有人据此认为《步虚词》成于东晋时期。另一种说法认为步虚词成于唐之前,约在南朝梁、陈时期。这由《洞玄灵宝玉京步虚经》收有《洞玄步虚吟十首》(又称《灵宝步虚》)、《空洞》一首(见《道臧》330册“养”字门上,引《玉音法事》)可证。《步虚词》的文字体式与北周时庾信《步虚词》相一致。每句五个字,句数不定。内容是对天上仙宫以及道士举行法事的描绘,如:
嵯峨玄都山,十方宗皇一。岧岧天宝台,光明焰流日。
骞树玄景园,焕烂七宝林。天兽三百名,狮子巨万寻。
控辔适十方,旋恚玄景阿。仰观劫仞台,俯盼紫云罗。
严我九龙驾,乘虚以逍遥。八天如指掌,六合何足辽。
众仙诵洞经,太上唱清谣。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
文人撰写步虚词的,以北周时期的庾信所作《步虚词十首》为最早,也最有名。他的《步虚词》也是一组十首,每句为五言,而每首句数多寡不定。十首中,十二句的四首,十句的五首,八句的一首。如:
无名万物始,有道百灵初。寂绝乘丹气,玄冥上玉虚。三元随建节,
八景逐回舆。赤凤来衔玺,青鸟入献书。坏机仍成机,枯鱼还作鱼。
栖心浴日馆,行乐止云墟。(一首十二句)
道生乃太一,守静即玄根。中和练九气,甲子谢三元。居心受善水,
教学重香园。凫留报关吏,鹤去画城门。更以欣无迹,还来寄绝言。
(一首十句)
北阁临玄水,南宫坐绛云。龙泥印玉策,天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
中天歌吹分。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一首八句)
唐代道教因皇室的重视,道教音乐诗歌得到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曾令宫内乐工以及道士、大臣作道曲与歌词,如令太常卿纬绦制《景云》、《九真》、《紫极》、《承天》、《顺天乐》、《小长寿》六曲等;他自己也亲创道曲并教授于乐工、道士。《册府元龟》卷五十四载:(天宝十年)“四月,帝于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由于他的努力,使《步虚词》“平上去入,则备体于正声;吟讽抑扬,则宛仍于旧韵。使咏之者审分明之旨,闻之者无伪舛之嫌。”(元辨:《谢亲教道士步虚声韵表》,见《全唐文》卷九二七)步虚声首先作为宫廷乐曲之一,渐遍及当时全国的道观,而后则及女冠、女伎,普及民间成为俗唱。据刘复辑《敦煌缀琐》记载:唐时“观内有妇人,号名为女冠。朝朝步虚赞,道教数千般”。薛涛也在《试新服裁制初成》中说:“长裾本是上青仪,曾逐群仙把玉芝。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足见《步虚词》到了薛涛之时,《步虚词》演唱时还伴有舞蹈。在唐代,唱《步虚词》时,能以辨别平上去入为“正声”。
《步虚词》作为一种诗体在唐代已基本形成。从南北朝时道士斋醮所用步虚歌词,到唐敦煌道教斋醮的文献里出现的《神咒步虚咏八首》(见北图8459《洞渊神咒斋仪》),其歌词体式开始都是齐言体。即每句五言,而每首句数则多少不定。如南北朝时的《洞玄步虚吟十首》是每句五言,而句数则四句、八句、十四句不一。唐敦煌道教斋醮的文献里的《神咒步虚咏八首》,八首四十八句,每首六句;《云笈七籤》卷九十九所载的《步虚词》五首,每句五言,每首八句,共四十句。唐道士杜光庭所辑的《步虚词》二十一首(《太上黄箓斋仪》,见《正统道藏》。其中有一部分与《洞玄步虚吟十首》相同),每首则八、十、十二、二十二句不等,每句五言,句式与庾信的《步虚词》相同。杜光庭所辑的《步虚词》今举第一首,可见一斑:
旋行蹑云纲,乘虚步玄纪。吟咏帝一尊,百关子调理。俯命八海童,
仰携高仙子。诸天散香花,萧然灵风起。宿愿定命根,故致标高拟。
欢乐太上前,万劫犹未始。
道士所用的《步虚词》基本上是较成熟的五古形式。从六朝的庾信开始,到唐宋,《步虚词》的作者由道士扩展到帝王与诗人。隋炀帝杨广作过《步虚词二首》、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都亲制《步虚词十首》,宋人张商英编辑《金箓三洞赞咏仪》时,将其收录,宋徽宗的《步虚词十首》配有乐谱收录《玉音法事》卷下,一直为后世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所用。刘师培在《读道臧札记》中,指出,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所制道教赞颂词章:“虽系道场所讽,然词藻雅丽,于宋诗尚称嘉什。”
除帝王外,道人吴筠、杜光庭,僧人皎然、文人刘禹锡、白居易、顾况、陈羽、韦牟渠、高骈、陈陶等,都曾写作过《步虚词》。这就促使《步虚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或为五言,每首四句、八句、十句、十二句、十四句二十句不等;或为七言,每首四句、八句。有的以组诗形式,一组十首。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步虚词》“杂曲歌辞”。七言句式在唐代才出现,如刘禹锡的《步虚词》每首四句: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陈陶的《步虚引》却是一首八句:
小隐山人十洲客,莓苔为衣双耳白。青编为我忽降书,暮雨虹蜺一千尺。
赤诚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碍龙翼。
由于诗人也参与写作《步虚词》,遂使这种诗体更加讲究修辞与表现手法,使其向格律化靠拢。《步虚词》出现了乐府歌行体以及五古(如皎然、吴筠)、七古(如陈陶)、五律(隋炀帝所做已近五律、此外唐顾况、韦牟渠之作)、七绝(刘禹锡、苏郁、陈羽、高骈)诸体。另外,庾信的《步虚词》已为排律。任半塘在《唐声诗》下编第十三章中,列唐苏郁平韵七言绝句之《步虚词》为声诗常体:
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碧芙蓉。流霞浅酌谁同醉,今夜笙歌第几重?
又列高骈仄韵七言绝句为声诗别体:
清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点周易。
唐代“步虚词”虽配乐歌唱,但尚属乐府而非曲子词。唐五代词曲兴起后,《唐词纪》已将苏郁、刘禹锡、施肩吾、高骈、司空图的《步虚词》收录为“唐词”。任半塘在《唐声诗》下编第十三章中说:“自唐代道家与俗家竞唱《步虚》后,其辞乃由齐言渐入杂言,此项杂言调在唐仍曰《步虚歌》,在宋已另创《步虚子令》,并曾流入高丽,亦有入《望江南》或《西江月》等调者。”由齐言变为杂言,始于唐李德裕,他的《步虚词》如:
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寒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官去,万户千门空月明。
河汉女,玉錬颜。云軿往往到人间。九霄有路去无迹,袅袅天风吹珮环。
这首词争议较大,人或认为是《送神》、《迎神》两首诗,或为《桂殿秋》词二首,也以为李白所作,后世学者多疑此不是《步虚词》之作。五代鹿虔扆有《女冠子二首》(其二)已明显是词体《步虚词》,如:“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引真仙,玉佩摇蟾影,金炉袅麝烟。 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住,却归天。”宋词中的《西江月》,程珌直接名之为《步虚词·寿张门司》:
休怪频年司钥,仙官长守仙宫。东风未肯到凡红。先舞云韶彩凤。 都是一团和气,故教上苑春浓。群仙拍手过江东。高唱紫芝新颂。
《钦定词谱》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乐章集》注‘中吕宫’。欧阳炯有‘两岸蘋香暗起’,名《白蘋香》。程珌名《步虚词》。”清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说:吴任臣以“《步虚词》乃道家法曲,如佛家梵呗之属。且庾子山诸君所作与《西江月》全不类。恐是昔人之误。予谓此是词家假古题以名其调取新耳目,非是误也。”《步虚词》自唐进入教坊曲,逐渐演变为长短句的词曲,于是同《西江月》、《望江南》有某种渊源,是可能的。宋代诗人作《步虚词》,或以诗的形式,如范仲淹、范成大、朱熹、陆游、翁卷等,或以词体形式,以《西江月》出之,如晏几道、苏轼、李之仪、辛弃疾等。
元代道教分为全真、正一两派,道曲音乐风格稍有不同。明代道教经过整饬,斋醮科仪逐渐规范,清代沿袭明代旧制。但道乐与地方民间声曲相融合。《步虚词》一是尊用规范旧制,另一方面则与词曲相结合。宋以后道观斋醮一般都尊用《玉音法事》中的《步虚词》,文人所作《步虚词》。其体式不超过诗与词曲两种,如金元好问《步虚词三首》是七言绝句。元代虞集、韩明善、马虚中刘汝弼等人的《步虚词》皆为五言体,而张献的《效吕洞宾步虚词》、袁桷的《迎真送真词》却为七言绝句或七古体式。明宋濂《步虚词五首》是五古,而刘基的是五言排律体。其他也有以《西江月》词体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