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印象最深的那些话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印象最深的那些话

作者: 愿你如夏日清凉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8-03 21:25 被阅读0次

    什么是好,斐德洛,
    什么又是不好——
    我们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吗?

    这是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

    看到这里时,停下来沉思了一会儿,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我们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吗?
    别人又是谁?为什么是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为什么不是自己寻找答案?如果需要,那别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别人如果是错的?怎么办?如果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我们怎么来回答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就像良质,如何定义?你心中的良质和我心中的良质会是一样的吗?如何衡量?如何解释?如何证明?没有人能给我们正确的答案,只能靠自己去经历,去体会,去感受,去分辩,去悟,而且过程是漫长的,答案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而追寻答案的过程,就是我们真实的人生道路,唯有自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走,才不枉一路的风景,不枉这一生。

    我们总是很忙,没有时间好好交谈,结果日复一日地过着无聊的生活,单调得让人几年后想起来不禁怀疑,究竟时间都去哪儿了,同时又遗憾于它的流逝。

    交谈,不知道在别人眼里是如何看待的,在我眼里,是一种心灵上思想的碰撞。你说的我认真听,如果你会认真听,我会把我心里想的,想告诉你;如果你说的我不想认真听,就会尽快结束这次交谈,也不可能把我心里想的告诉你,下一次也会尽量不与你交淡;如果我认真听了你说的内容,但你并不想听我想说的,那就只需要认真听,然后记下对自己认为有用的内容。整个过程无论如何,我都会有所收获,所以,在我看来,交谈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利于自己的事情。无论是正式的谈话,朋友间的聊天,饭间的闲聊,都会尽快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的倾听,如果手上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会提前跟对方先交待一下,大概多久会完成手上的事,然后认真的听对方说。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不得不想尽各种方式来增加交谈的机会,或者说想尽量多的聊一聊,但常常事与愿违,在生活中,我一直秉承一种“用心”生活的态度,无论对事、对人,“用心”很关键,“用心”的对待他人,问心无愧,他人是否“用心”对待我们,全凭缘分。但这个人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就像工厂里相邻的两台机器,各自不停的运转着,彼此相安无事,但又好像相互影响。他不关心我在想什么,而我又很想知道他在想什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很重要,至少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我曾经试过很多次想要聊一聊,但话题很快就会被中断,我似着当面聊、写信(邮件或纸)、发信息、打电话等等这些方式,都不管用,回想以前,好像我们都挺明白对方的想法,他很赞同,我也很欣赏,而如今,好像什么发生了变化,变的既陌生又熟悉,既苦恼又无奈,究竟是什么变了?

    常常能聊一聊,说说心里的想法,彼此间的支持和鼓励,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前行,把生活过的丰富有力,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难道它不香吗?

    也许他只是呆滞了生活中的最重要最美好的那部分能力,仅仅保留了生存下去的技能,所以迟迟没有做出改变,又恰巧我是一个韧性很足,总是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的人,所以才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我很惊讶,水龙头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滴答答地响,他们难道不会神经衰弱吗?然后我发现他们一点都不担心,也不去注意这件事情。所以我的结论是他们不怕被水龙头打扰。有些人的确如些。

    对于作者说的这种感受,有切身体会,无论是自己,还是认识的人,常常会出现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上就跟约翰夫妇处理水龙头的问题上是一样的,明明这个问题就很明显的摆在你的眼前,就是视而不见,明明它就一直在影响着你做事,你却很难把问题的根节点放在这个地方,然后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一直在逃避,一直在避免别人谈论和提到,一旦别人指出,会恼羞成怒,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会怒气冲冲的走掉。

    2020年,一直在努力直视自己的问题,一直在内心明确的指出有哪些方面的缺点和问题,我想,只有直视它,面对它,才能解决它,战胜它,所以会尽量选择不逃避,开始慢慢的解决掉一些容易的,然后慢慢去解决那些较难的,最终,我希望自己可以战胜那些以前一直在逃避的问题,希望让自己可以轻松、自在、踏实、自信的去面对生活,面对他人,无论懂或是不懂都沉着面对,不惧困难,不惧质疑,不惧无知,不惧挑战。

    我希望她能渐渐地从这片草地上看到并感受到一种东西,一种我早已不再对任何人讲的东西。

    有的时候,这种感受是很微妙的,也很难得,一是对的人,二是对的景,三是相同的体会和感受,不需要讲,却又能懂,这种感受何其珍贵,如果你遇见了,一定要好好的珍惜,但不要强求,一旦强求,性质和味道就变了,然后就成了遗憾。

    当你接纳了单调和无聊,你就能看到背后另有深意。它就在此地,而我无以名之。

    当你没有遇到那个与你有同样感受的人时,你也许会感觉到单调和无聊,然而,继续下去,你又有了新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你接纳单调和无聊之后才有的,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即使没有人分享,你也会感受到内在的变化,并以新的起点去看待很多事或人,这种感觉很妙,妙不可言。

    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是没有办法真正思考的,或许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需要任何思考。

    思考,什么样的人会重视思考?
    我曾经与一位网友聊过,身边很多人极少思考,他们做事情全凭以往的经历,能记住多少就在之后运用多少,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运作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思考是一件多么累人的事,思考之后还要去找答案,需要翻阅很多的资料,需要不断的验证,从一个问题还会引发很多的问题,要面对的知识库无穷无尽,在他们眼里想想都吓人,还会去面对吗?久而久之,不去思考、尽量避免就成了“最舒适”的生存方式,又怎会了解思考的乐趣,更别说去体验一下。
    是人都会偷懒,而唯独懒的思考是最常见的。

    如果你不放慢脚步认真思考,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或得到更差的结果。

    梭罗认为,想去某个地方旅行,步行去就是了,为何要花很长的时候来赚够车费,然后乘坐交通工具去?

    很多人眼里只把某地当成“那个地方”,花很多的时间赚钱,然后匆匆忙忙的去,“咔嚓,咔嚓”的拍几张象征性的照片,晒到网上,然后匆匆忙忙的回来,继续赚去下一个地方的路费。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最近很想去爬山,哈哈哈哈,不要乱想~

    是想去真正体会作者去爬山时的心态,不赶时间,不把山顶作为目标,不争不抢,不强迫,不受其他任何事或人的影响,只是想体会爬山过程中的感受,观察路途中的一草一木,所见所闻,我想把它当成一次修行,一种内心深处的洗涤和巩固。

    我不想匆忙行事,因为匆忙本身就是一种要不得的二十世纪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只想去做别的事。所以我想慢慢来,仔细而透彻地,用我找到被剪断的销子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发现原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其实,这跟对待自己是一样的,你关心你自己吗?你在乎你自己吗?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不都直接影响你自己吗?你会停下来,仔细思考吗?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态度。我希望我可以认真思考、仔细分辩、慎重选择、认真对待、坚持下去,慢慢来才是最快的路。

    我整天都在想着说着斐德洛,而他们则一直在想这样的天气真难过,我想这才是真正使他们疲惫不堪的原因。那些令人不快的思想。

    如果你跟着团队或旅行团去旅行,别人做好了一切安排,你只需要随着安排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如果你的眼里看到的都是那些你不满意的安排,整个旅程就会很烦燥很不快乐,而如果你很感恩别人所做的一切,又能理解那些安排中的瑕疵,知道这些其实都不容易,事情不可能都如你心意,你就会坦然接受,转而大脑中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或是开开心心享受旅行中的一切,就会发现旅行中那些好人、好事、好景,如果旅行结束,你想回忆一下或是写个总结,你的文字里则会充满感激和快乐,这些美好的记忆将会一直保存下来。

    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但是一旦有混淆的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往往就在你写下来的时候,解决的方法就浮现出来了。
    要把问题有条理地写下来,起码要兼顾六个方面:
    (1),问题是什么。
    (2),假设问题的原因。
    (3),证实每个假设的实验方法。
    (4),预测实验的结果。
    (5),观察实验的结果。
    (6),由实验得出结论。

    我们现在的目的是准确的思考,否则的话,很容易就会失败。

    看到上面6个方面,也许你会被吓倒,但我个人认为,当某件事情你想认真对待时,你会自然而然这样去做,并且,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经过上面六个方面才能解决,很多事情,当你写下来后,就已经有答案了。

    拿我自己平常写代码遇到难题时的情景举例,如果没有思路或者比较混乱时,我会自己在纸上先把自己了解到的写下来,然后分析哪些地方不清楚,把一个个不清楚的问题消除,把一个个不可能的方向排除,最终就能找到解决的思路,问题就已经解决了80%,剩下的就是写出来,然后验证它。

    写下来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会链接你所有已知的信息,并产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他真正的想法是,这些规则是作品写好之后才归纳出来的,作者不是依照这些原则来写作的。他最后终于确信,这些学生想模仿的作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原则,只是把他们认为对的东西写下来,然后再回头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修辞不妥,可以再修正。

    不能再赞同了,我只是把我想到的、看到的写下来,发现哪里有问题,再去改正,慢慢的写起来就没那么难了,有的时候,先得有量变,慢慢才会质变。

    他只是停下来,等待,等待那颗缺失的思想的晶种,能够突然让一切都清晰呈现。

    我扶克里斯站起来,说:“你走得有点太快了,现在山路越来越陡峭,我们必须慢慢地走。如果你走得太快,就会喘气,喘气太严重就会头昏,精神也会变得很差,然后你就会以为自己没办法再爬下去了。所以慢慢地走一会儿吧。”

    只为了未来的某个目标而生活是肤浅的,生命萃聚在山的四面,而不是在山顶,我们脚下才是万物生长之地。

    正是因为类似上面这样的话,使得我不断的在问自己,对于我而言,应该去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不适合的,我似乎并不太了解我自己,内心深处到底还有什么是我没有理解或发现的,我的内心会给我什么样的答案,如果等一段时间,如果思考一段时间,如果寻找一段时间,我会找到答案吗?即使找不到,到那时,我又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一切都是未知的,并且我想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每一次思考所得,每一次新的发现,甚至是我对过去的总结,都希望可以写下来,我要追踪我自己的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给心添加更多的营养,让内心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明确,更加聪颖,更加优秀。这就是我停下来的原因,停下来,才是我目前进步最快的方式。

    大家沉默了许久,重新思考他的话,这是他乐于看到的沉默。

    我也很乐于遇见这样的沉默,而这种时刻却不常有,如果你遇见了这样的沉默,或许是因为某些话、某个画面正击中你的内心深处沉睡中的某个问题,它的醒来,让你有了新的体会,知道了更多,你仿佛看到了自己又成长了一点点,而影响你的那个人如果知道,也会很欣慰。

    “克里斯,我要说的是,你不必向我证明任何事。你知道吗?”

    你不必向我证明任何事?
    我不必向任何人证明任何事,对,我为什么要向别人证明任何事呢?
    我们常常会搞错做事情的目的,我们是在做事情,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我们把手上要做的事情做好才是正确的,如果总想着要证明什么,心思怎么会在事情上呢,心思就会总在“别人”身上,而这就背离了做事情的真正意义。

    证明给谁看?证明什么事?证明的目的?
    想一想身边的人,想一想要做的事,有你想证明给谁看的那个人吗?有你想证明给谁看的那件事吗?证明的目的又是什么?最终,事情真正做成了吗?那个人满意吗?给了回应吗?目的达到了吗?有意义吗?

    我们无需向谁证明,我们做事情的真正意义是因为我自己,因为我们想去做好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去做这件事情,喜欢或不喜欢无需证明,能力好与差也无需证明,快乐与否更无需证明,努力证明之后便是暴露一切的开始。

    我告诉他,“卡住”是最常碰到的一种麻烦。如果你想一下子说太多东西,往往就会这样。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写出来,因为这会使你更写不出东西。你只要先把事情一样一样地区分清楚,然后每次只写一样。如果你一边想要说什么,一边想先说什么,就太复杂了。所以要先把它们区分清楚,列出要说的事,然后再排出先后顺序。

    自从下好决定了之后,就不再强迫自己做什么了,而当有疑惑或烦恼的时候,就只针对当下这个疑惑或烦恼去思考,找到自己认为对的处理方式,问题好像就没那么苦恼了,如果想一下子解决掉所有的问题,那是不可能,而当下最困扰我的,就是我要非常认真对待的。

    想写的内容也是一样,想写的内容有很多,记下个大概或是标题就放在那,不强迫自己今天必须写什么,电脑就放在身边,什么时候想写了,就马上开始写,写不下去了,就停下来歇一歇,等什么时候想开始了,再继续下去,渐渐的好像比以前写的还要更多了。

    当然,你不一定要去钓鱼,你也可以去修摩托车,或是去喝一杯咖啡,或是到附近走一走。有的时候只要放下手中的工作,然后保持五分钟的安静就够了。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几乎可以感觉到自我正逐渐走向内心的平静。凡是背离它和它体现出来的良质,就是坏的。凡是亲近它的,就是好的。背离和亲近的方法虽然数不胜数,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

    我想说独处,独处的方式有很多种,形式由你自己来选择,但内心的平静是最关键的,任何当你有需要的时刻都应该有意识的创造让自己独处的条件,再次回到之前的问题上,似乎就不再像你前面认为的那么难了。

    你真正在维修的车子,其实是“你自己”。外面的那部机器和里面的这个人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它们会一同亲近良质或者远离良质。

    与你相干的不一定是机器,可以是任何你要面对的人或事,你亲近Ta,就是在亲近良质,你远离Ta就是在远离良质。Ta与你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你如何对待Ta,Ta就会如何对待你。

    工具凉得有些伤手了,但伤手才好,这才让我有真实的感受。不是幻想出来的,而是真真实实地把握在我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印象最深的那些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cbrktx.html